青島中德智能制造工匠學院揭牌 專攻智能制造
4月4日上午,青島中德智能制造工匠學院在青島國際經濟合作區(中德生態園)成立。它將借鑒國內外先進職教經驗,開設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多軸數控加工技術、模具設計與制作、工業設計、工業自動化和工業互聯網技術等智能制造專業。
工匠學院由中德生態園主導建設,依托建設中的中德應用技術學校部分校舍、場地、教學設施設備及師資等資源,引入德國萊茵科斯特、漢斯——賽德爾基金會等在智能制造領域的科研和培訓優勢資源,開創政府引導、多方參與的雙元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洛陽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
4月3日,由中石化(洛陽)科技有限公司倡議成立的洛陽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揭開紅蓋頭”。借助這個“洛陽朋友圈”,洛陽市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將集聚創新要素,解決困擾產業的共性、關鍵性技術難題,促進區域能源化工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同日,洛陽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正式成立。新成立的戰略聯盟將在五個方面發力:了解總結行業內改革發展的新經驗、新思路,為政府主管部門制定相關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組織行業內企業間交流互動,創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能化科技與先進制造業行業健康發展;共建技術平臺,利用平臺優勢申報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相關項目,最大限度爭取國家和地方的政策、資金支持;組織聯盟內部成員合作進行科研項目開發;為聯盟成員企業提供專業技術評審、項目診斷等。
青海年產噸光纖預制棒智能制造項目開工建設
4月2日,西寧市重點工業項目青海中利光纖技術有限公司三期年產噸光纖預制棒智能制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此次建設的三期年產噸光纖預制棒智能制造項目,計劃總投資12.6億元,預計2018年底部分建成投產,2019年全部建成。屆時,中利光纖將以年產1000噸光纖預制棒和1300萬芯公里光纖的產能,約占國內市場10%的份額,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5億元,解決就業崗位余個。
廣東攜手中船重工:將在風電智能制造等多領域合作
廣東省政府與中船重工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廣東省政府與中船重工集團按照合作項目成熟一個、落實一個的基本思路,建設中船重工集團南方總部基地、深海牧場、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保障基地和軍民融合保障基地,打造風電全產業鏈,開展環境工程、清潔能源、基礎設施、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實現中船重工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與廣東的區域經濟發展有機融合,為廣東建設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作出貢獻。
溫州甌海區舉行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現場推進會
4月4日,甌海區舉行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現場推進會,通過距離最近、感受最直接的學習、討論和借鑒,讓甌海傳統制造業的企業家、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對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形成一個直觀認識,弄懂并理解為何要走智能制造和兩化融合之路。
為給兩化融合、智能制造提供強有力保障,甌海亦把營商環境優化、政策精準兌現作為關鍵舉措。嚴格落實“深化改革優環境”十一條措施、“執紀監督治怠政”十條措施,營造投資便利、服務便捷的親商安商氛圍。同時,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辦理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全力推進工業項目審批提速。
富士康科技集團創辦人、總裁郭臺銘在4月2日舉行的2018中國(廣東)數字經濟融合創新大會上說,富士康將向中小企業開放“富士康云”。
郭臺銘介紹,富士康多年積累了海量的工業大數據。在此基礎上,富士康投資8k、5g等技術,建立富士康超高速運算中心,通過大數據分析,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為智能工業互聯網提供基礎支撐。富士康要建構一個能夠向全產業提供智慧應用的體系。富士康在超高運算中心、“富士康云”等工程的配套下,已經有能力為工業互聯網提供基礎支撐。
他解釋說,“富士康云”是目前廣東省唯一一個獲得首批工業互聯網認證的平臺。富士康的精密工具、工業控制器、工業機器人、工業網絡組成了工業大資料庫,而富士康工業云的計算、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人工智慧組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兩者相輔相成。
德國開發新型納米機器人電驅動技術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和慕尼黑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納米機器人電驅動技術,據稱其較目前通過加酶和dna鏈等生化驅動方法快10萬倍。
新的控制技術不僅適合來回移動染料或納米顆粒,微型機器人的手臂也可對分子施力。研究人員強調,納米機器人體積小,價格低廉,效率高,可搜索樣本中的特定物質或像在流水線上一樣逐步合成復雜的分子,用于診斷和藥物開發。
來源:億歐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