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來自互聯網行業的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占據了其中的三席。
2012年9月,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在斯坦福大學的china2.0大會上發表演講時曾調侃道:“今天很多人讓我來講一講‘c2c’,也就是copytochina(拷貝到中國)。”
2017年,李彥宏和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樣的自豪:現在已從“copytochina”(拷貝到中國)到“copyfromchina”(從中國拷貝),我們正在為世界發展貢獻越來越多原創的東西。
在全球互聯網公司20強榜單中,五年前,中國互聯網公司只占三席;現在,中國互聯網公司占有七席,分別是:騰訊、阿里巴巴、百度、螞蟻金服、京東、滴滴和小米。
2017年6月,瑪麗·米克發布的《互聯網趨勢報告》中提到“史詩般的五年”;而從2012年到2017年,“史詩般的五年”正是中國互聯網在商業模式、服務應用和技術研發等方面創新奮進的寫照。
模式:輸出中國方案
曾經,中國的互聯網創業模式多可在美國找到原型。2010年,中國赴美ipo的人人網、優酷土豆、當當網,干脆就自稱為“中國的facebook”、“中國的youtube”和“中國的amazon”。
現在,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以及“互聯網+”傳統行業等商業模式,已經成為全球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的引領者。9月4日,美團點評ceo王興在參加2017年金磚國家工商論壇的研討時,就自信地說:“在互聯網領域,中國經驗或是中國方案,可能比美國經驗或美國方案對其他金磚國家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更具有借鑒意義。”
3月22日,阿里巴巴在馬來西亞開設了國外的第一個ewtp(electronicworldtradeplatform,全球電子商務平臺)試驗區。此前的2016年3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首次提出要打造ewtp,幫助人們實現“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運、全球付、全球游”,在馬來西亞設立試驗區意味著中國提出的全球電商模式已獲得認可。
阿里巴巴早就探索出了一個不同于亞馬遜的電商模式,即成為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提供商,通過提供交易平臺和基礎服務,吸引賣家、快遞等各方公司參與。今年,基于“五個全球”的目標,阿里正在加速布局海外物流、支付、數據等網絡,以自創的商業模式為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
目前,中東地區知名度最高、綜合排名第一的移動電商是2012年12月成立的浙江執御信息,經過近5年的發展,已覆蓋沙特80%的互聯網用戶,被稱為中東的“阿里巴巴”。印度的snapdeal也被稱為“印度的阿里巴巴”,tokopedia則自稱“印尼的淘寶”。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傳統產業運行效率較低,反而比發達國家更愿意擁抱互聯網。2015年3月國家首次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加速推進了線下各行各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中國企業表現出強勁的創新能力。互聯網+出行服務領域的滴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多元化出行平臺;互聯網+送餐領域的美團點評等餐飲外賣企業,成功將外賣發展為國人繼做飯、堂食后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
應用:引領時代潮流
如果說pc互聯網時代,中國作為追隨者,引入了郵箱、搜索等各種應用的話,那么隨著2012年“移動互聯網元年”的開始,國內的手機應用不僅豐富便利得讓來賓贊嘆,而且開始被國外同行借鑒。
8月20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群眾大會上的演講中,談起該國人力部長親歷的上海路邊攤手機支付的事例后感慨道,中國是電子支付領域最先進的國家。9月13日,波士頓咨詢等公司發布的白皮書《解讀中國互聯網特色》稱,諸多新型應用在中國的滲透速度都遠遠超過了美國,比如移動支付規模已是美國的70倍。
8月4日,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為96.3%。各類手機應用的用戶規模不斷上升,場景更加豐富。微信朋友圈、qq空間和微博成為前三大社交應用平臺,用戶使用率分別為84.3%、65.8%和38.7%。手機外賣應用增長最為迅速,用戶規模達到2.74億;移動支付用戶規模達5.02億,線下場景使用特點突出,4.63億網民在線下消費時使用手機進行支付。
與此同時,中國的手機應用也紛紛走出國門并得到國外市場的認可。當地時間8月30日,螞蟻金服在南非宣布,旗下支付寶業務接入南非1萬家商戶。目前,在歐美亞、港澳臺等30個國家和地區,支付寶已經接入了超過20萬家海外線下商戶門店,范圍涵蓋餐飲、百貨、主題樂園等幾乎所有吃喝玩樂消費場景。
中國手機應用一般會采取一專多能的方式,例如微信的主要功能是社交功能,此外可以應用于轉賬、訂餐、打車等方面,支付寶除了支付賬單,還可以繳費、訂票以及互動等。一直在應用方面講究注重某個功能的美國,也開始借鑒中國企業的做法,例如注重個人社交的facebook,在其聊天應用messenger中植入打車和支付功能,并開始提供興起于中國的網絡直播業務。熱門社交軟件snapchat則添加了微信和支付寶早已廣泛使用的二維碼技術。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及蘋果和安卓這兩個操作系統,給全球的開發者提供了同場競技的平臺,中國的開發者則交上了出色的答卷。全球移動應用數據和分析公司appannie發布的2016年度全球移動應用廠商52強榜單中,中國有11個廠商入圍,第一名就是騰訊,網易排第三,排第二的芬蘭游戲公司supercell則已被騰訊收購。愛奇藝則成為2016年亞洲收入最高的視頻應用平臺。
技術:夯實發展根基
當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7月5日乘坐自動駕駛汽車趕赴全球第一次以ai(人工智能)為主題的百度開發者大會;當阿里巴巴9月8日舉辦的18周年慶典的開場,漆黑的會場出現一行用物聯網技術來實現精準控制的光點組成的大字:阿里程序員向你問好;當中國共享單車今年開始出現在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的街頭,借助物聯網等技術手段以“無樁”運營超越當地的“有樁”模式……在商業模式和應用服務創新的表面,我們可以看到國內互聯網公司正在夯實技術根基。
統計數據顯示,從2012年起,騰訊每年的專利申請數保持在2000件以上,申請數量穩定增長;在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地區)擁有200件以上的專利申請。騰訊2017年在西雅圖開設了人工智能實驗室,表明其已轉向注重基礎研究。
阿里巴巴推動的電商全球化,是以高科技、大數據和云計算作為基礎的。阿里巴巴今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云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萬,成為亞洲首家達到百萬級用戶規模的云計算公司。
百度是國內最先關注和提出“allinai”的互聯網企業,也是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先行者之一。2月21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了2017十大突破性技術,強化學習、自動駕駛貨車、刷臉支付等人工智能技術占據半壁江山,百度入選人工智能方面的所有獎項。百度今年主要推動人工智能交互系統dueros開放平臺和智能汽車平臺阿波羅(apollo)的進展,輸出ai能力。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我們以人工智能為基礎驅動力來不斷完善現有核心業務,尤其是手機百度、搜索、資訊流等核心產品。同時為了發掘長期市場機遇,我們將繼續通過開放平臺與生態系統拓展新興的ai驅動型業務。”
作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臺,滴滴每天要處理2000萬個訂單,依靠的是運用ai匹配司機和乘客,為客戶和司機提供更好的線路規劃以及預測需求。滴滴今年3月在美國加州山景城啟用了一個人工智能實驗室,以吸引硅谷科技人才的加入。
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發布的“50大智慧公司”中,美國公司數量占據絕對優勢,中國公司則有5家上榜,位居第二。除華為外,其余的百度、騰訊、滴滴出行和阿里巴巴等4家均為互聯網企業。
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微創新之后,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方面,正與世界的領先者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基于核心技術、圍繞應用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正在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動力和奮進的方向。(記者朱筠)
來源:人民郵電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