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年購買國外科學儀器設備的投入在400億元以上,先進精密儀器幾乎被國外壟斷。科研儀器何時才能實現“中國造”?
實際上,這些年中國科技的發展已經存在這樣的一些隱憂,盡管中國科技發展速度快,但是我們的很多研究成果放到國際平臺上依舊還是跟隨性研究、模仿性研究,甚至有大量的成果是水平不高的重復性研究,這樣導致的一個嚴重后果是,在重大原創性科技成果方面,中國的突破受到嚴重羈絆。這些年,世界上眾多劃時代的科技突破,常常難以看到中國科學家的身影,與此也有很大的關系。
目前,我們的國產科研儀器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由于研究制造能力不足,中國還沒有形成供應鏈完善的先進精密儀器供應產業鏈,先進儀器嚴重匱乏,進行有關研究科研人員不得不花高價錢國外采購。就是國內已經能夠生產的很多儀器,有相當一部分也都存在原創性不足的問題,因為大量模仿制造,有時就會面臨知識產權方面的一些困擾。
其二,就是我們能夠制造的眾多科研儀器,有很多耐用性、精密程度不夠也常常讓研究人員大傷腦筋。這背后的核心問題是“工匠精神”的匱乏,精工制造沒有被儀器制造人員當成不二的法則。當然這個問題也是我國其他眾多工業產品這些年一個共同的毛病。
其三,科研人員過于迷戀進口科研設備,以采購進口科研儀器為榮,很多國內已經很普遍的普通科研儀器,也常常被進口取代。由于國產儀器的需求受到限制,就難以進入良性循環發展狀態。
當前,國產科研儀器落后羈絆中國科技發展,已經是一個客觀事實,如果還是普遍依賴于進口采購,中國的原創科技發展整體走向世界前沿就會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
儀器,指科學技術上用于實驗、計量、觀測、檢驗、繪圖等的器具或裝置。通常是為某一特定用途所準備的一套裝置或機器。儀器通常用于科學研究或技術測量、工業自動化過程控制、生產等用途,一般來說專用于一個目的的設備或裝置。儀器構造較為復雜,屬于高新技術產品,由多個部件組成的。儀器體積、重量、形狀有各種各樣,最小的可以直接拿在手中操作,較大體積的儀器一般被稱為裝置或設備。
到了現代,隨著x射線、γ射線先后被德國科學家倫琴、法國科學家p.v.維拉德發現,因其超強穿透力這一特性,使儀器的功能與概念被進一步推向更深的領域,如x光檢查機、線寬檢測儀等儀器,就采用了x射線、γ射線的超強穿透力研發的先進檢測儀器設備。
20世紀初,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各類電子儀器快速產生,如今后普及全球的電子計算機,便是從這一時代開始崛起的。同時,隨著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行各業的電子儀器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如計量、分析、生物、天文、汽車、電力、石油、化工儀器等。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