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關總署公布了我國外貿進出口最新數據,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
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西亞非洲所所長張建平認為,2017年的外貿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得益于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國際因素,全球經濟復蘇比較強勁,國際市場需求回暖。其次是國內因素,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進一步提升,全球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擴大,隨著國際市場的好轉,中國率先受益。再次是基數因素,2016年同期基數較低也是2017年進出口增速較快的重要原因。2015和2016年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連續兩年負增長,基數較低使2017年外貿增速恢復性增長成分較高。
張建平認為,2018年,我國外貿增長勢頭還會延續,但增長幅度可能有所減小,增長速度將會放緩。“兩位數的增長概率比較小,一位數的概率比較大。”
張建平說,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2018年看成單向增長,換言之,2018年不會像2017年那樣持續增長,隨著國際形勢和季節的變化,外貿數據的月度和季度波動會比較大,但是整體趨勢仍將增長。此外,在這樣的基本態勢下,外貿出口規模將繼續大于進口,作為“三駕馬車”之一,出口還將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作出正面的貢獻。(王麗娟)
轉自:中國貿易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