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國產儀器行業都一直在夾縫中求生,雖然發展緩慢,但卻始終在前行、在追趕進口儀器的步伐。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都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處于制造業金字塔頂端的美、德分別提出了“再工業化”“工業4.0”等戰略,作為追趕者的我們也在向 “中國智造”大步邁進。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
時至今日,我國國產儀器已進入市場經濟成熟時期,多年來國家管理體制不斷調整,國產儀器行業也發生了重大改變。一些國產儀器開始贏得國外用戶的認可,逐漸邁向國際舞臺。而面對全球產業鏈的整體快速升級,原本在中高端處于優勢地位、過舒服日子的進口儀器,遭遇前有虎狼、后有追兵的“夾擊”,卻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甚至經營出現危機。但是,對于想要步入國際舞臺的國產儀器來說,當前階段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國產儀器想步入國際舞臺還需向中高端挺進。
沒有頂尖技術的儀器企業是不具備競爭力的,如果我們只是拾人牙慧,只能為進口儀器打工,撿一些“邊角料”,那我國產儀器就永遠不可能真的被國際市場多認可。助推國產儀器設備快速良性發展、增強國產儀器設備生產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我國國產科學儀器應用和質量有著深遠的意義。而在科研儀器領域,我國正積極通過集中力量發展高端制造業,逐步打破進口儀器壟斷國內儀器市場的局面,乃是達到國產儀器進軍國際市場的戰略發展目標。
中高端儀器無法國產化就意味著需要在國際市場上高價采購,并且隨時面臨技術封鎖和禁止出口。國際巨頭都知道被人卡脖子要不得,無法國產化就意味著國內龐大的采購需求最后僅僅養肥了一批買辦。從低端到中高端,中國品牌騰飛跨越。中國的高鐵裝備、移動通信,在一個個高端領域,正憑借過硬的技術、可靠的質量贏得口碑。品牌邁向中高端,國產儀器就可以有更多的溢價空間。
近年來,儀器已成為我國裝備制造行業中發展較快的產業之一,我國儀器儀表行市場規模實現了快速擴張。質檢、環保、衛生、農業等行業對儀器設備的需求大幅增加,為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儀器作為制造業的基礎,在各行各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儀器國產化進程一直是國家十分關注的問題。
國產儀器在不斷進步,但由于一直以來的偏見,使國產儀器遭受了大量的質疑聲。如何破解這一難題,需要我國企業堅持品質、刻苦鉆研。未來十年,我國智能制造裝備(包括多用熱值測定儀)產業,將出現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儀器儀表廠家應抓住這個機會,面向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需求,針對制造過程中的感知、分析、決策、控制和執行等環節,融合集成先進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術,實現制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精益化和綠色化。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