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航運景氣報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為107.43點,較上一季度降低12.51點,下降至微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為128.68點,較上季度降低20.26點,處于較為景氣區間。
對此,中國航運景氣指數編制室主任周德全分析道,雖然中國航運景氣指數與中國航運信心指數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調,但中國航運景氣指數值與中國航運信心指數值仍然處于2010年以來所有開年第一季度指數值的最高位,中國航運業此輪復蘇的進程仍在延續。
根據報告,2018年第一季度,船舶運輸企業景氣指數為106.97點,較上季度下降了17.59點,處于微景氣線區間;船舶運輸企業信心指數為124.35點,較上季度降低了16.96點,仍保持在較為景氣區間。隨著船公司運力投放力度加大,船舶周轉率提升勢頭放緩。雖然單位運費收入出現下降,企業營運成本上漲,但是企業總體盈利水平相對穩定,流動資金相對仍舊充裕,貸款負債持續減少,融資難度不斷降低,企業勞動力需求與投資意愿略有上漲。
據此,報告預測,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航運企業復蘇勢頭大幅提升。根據中國航運景氣調查,2018年二季度中國航運景氣指數預計為115.34點,上升至相對景氣區間;中國航運信心指數預計為130.93點,繼續維持在較為景氣區間。周德全表示,在經歷春節的季節性低谷之后,中國航運企業家信心再度上揚,航運企業的復蘇進程再度加快,二季度中國航運業復蘇將迎來小陽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在此背景下,上海等地正在積極籌劃建立自由貿易港,制定“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的貿易監管制度,營造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等。相對應的政策也將陸續推出,作為直接影響方的港口企業將對哪些政策尤為關注呢?
針對上述問題,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對全國包括集裝箱、航運服務、干散貨和船舶運輸等在內的100多家航運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航運企業中,66.67%的企業最為關注“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貿易便利化政策,寬松的政策環境勢必帶動社會貿易的發展,航運服務的需求也將更加旺盛;51.85%的企業將關注點放在區內交易免稅等與國際接軌的稅收政策,免稅、與國際接軌的稅收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自由貿易區;同樣,有40.74%的企業十分關注外匯開放等資金流動便利化政策;25.93%的企業關注境外人員流動便利化政策;14.81%的企業關注外商投資開放政策。
周德全表示,貿易便利化與自由化是航運與貿易企業關注的重點,而這恰恰是自由貿易港的一大特色,相信建設自由貿易港會為我國航運企業發展帶來更多機遇,也希望政府通過多項政策扶持自由貿易港。(孟妮)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