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聯合發布《關于公布第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名單的通告》。始建于1966年的天水風動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憑借生產的氣腿式鑿巖機入選第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實施該項評選,旨在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引導制造業企業專注于細分產品領域精耕細作,培育提升更多的制造業全球單項冠軍,促進我國產業整體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老品牌煥發新魅力
“作為全國鑿巖機械氣動工具行業協會的理事長單位和‘中國機械強’的天水風動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是我國鑿巖機械與氣動工具研發制造和專業生產的大型基地。”天水風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單光利說。
天水風動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存權介紹,氣腿式鑿巖機適用于礦石采掘、鐵路、交通及水電建設等工程中,鉆鑿中硬或堅硬巖石的多方位巖孔。節能高效,零件壽命長,通用率高,可靠性好,吹洗炮孔功能強,轉釬力矩大。天水風動從小見大,目前氣腿式鑿巖機的生產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一致,甚至某些方面優于國際領先地位的同類產品。在國內同行業銷量第一,占到了國內同類產品一半左右的市場。
甘肅天水是我國西部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全省兩大裝備制造業基地之一,裝備制造業基礎始于國家“三線”建設時期。經過多年發展,特別是“十二五”以來的改革改制、轉型升級、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天水市基本形成了以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為主體的裝備制造工業體系。
“裝備制造業已成為天水工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規模、產品、技術等在全省具有重要地位。2016年全市49戶規模以上裝備制造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8.05億元、總產值132.04億元,分別增長16.73%、11.74%。”天水市政府副市長郝文杰說,天水風動作為傳統的裝備制造企業,在目前困難的情況下,積極推動技術創新,“氣腿式鑿巖機”被列入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名單,非常不易,彰顯了天水風動在技術研發和產品發展發面的實力。
發展瓶頸亟待突破
近年來,天水市始終把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緊緊圍繞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制造強國”戰略,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以創業創新為動力,以提質擴量為核心,以培育優勢產業、骨干企業、名牌產品為重點,著力推動裝備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著力發展現代服務型裝備制造,裝備制造業呈現出由傳統向先進、由低端向中高端、由單一向聚集發展的良好態勢。
但受地理、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結構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天水市裝備制造業面臨著經濟規模總量不大,產業集群化發展程度不高;創新驅動活力不足,核心競爭能力不強;融資難度較大,資金瓶頸制約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轉型升級壓力增大等突出問題。
2016年天水裝備制造業增加值總量僅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8%,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有限。缺乏龍頭骨干企業引領支撐,大多數屬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產品不足,較為完整的協作配套產業鏈尚未形成,產業結構和產業鏈還需進一步調整優化,產品整體處于中低檔水平,高端智能化、個性化產品供給不足。
大環境使然,天水風動的發展環境亦然,近年來由于氣腿式鑿巖機比較適用市場,天水風動的發展遇到了發展期,也一度的陷入低谷期。趙存權告訴記者,目前鑿巖機在工程機械里是很小的一類產品,相對來說天水風動發展的負擔較重,配套水平較弱,企業發展的自身還存在先天不足,科技創新仍然是制約天水風動的最大瓶頸。
協同創新補短板
據天水市工信委介紹,2016年天水市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占全市工業和全省裝備制造業的26.92%和27.15%,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市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3.9%。同時,堅持創新驅動,實施產品質量和品牌戰略,引導企業不斷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擴大市場占有率。培育壯大了“長城”電器、“燎原”鑿巖機、等一批名牌產品,有上百種產品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郝文杰介紹,近年來天水市堅持實施“工業強市”戰略,以優化工業發展環境、引領產業集群發展、解決企業發展瓶頸等為著力點,制定出臺了《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的意見》《工業強市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二五”累計為裝備制造企業爭取國家、省級財政專項資金、股權投資基金6.5億元,累計為企業提供融資擔保34.78億元。著力落實稅收優惠、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等降稅減費政策,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融資、人才、產業配套、稅費負擔等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得到有效緩解,有力支持了企業改革創新和轉型升級。
基于天水風動傳統的鑿巖機制造優勢。單光利表示,天水風動將緊密結合質量強國戰略,以“中國制造2025”為契機,從產業現狀、比較優勢和發展需求出發,傳承“工匠精神”,實施精品計劃,用品質占領市場,打造鑿巖機“中國制造”第一品牌。
先進裝備制造業是工業發展的主要支撐,在穩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面對國內外制造業格局技術的不斷變化,郝文杰表示,天水市將搶抓機遇,創新進取、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調整完善工業強市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著力重點和政策措施。特別是在重大產業謀劃方面認真貫徹“三重”“三一”舉措,培養更多的裝備制造業冠軍;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支持以企業為主的產學研結合,整合社會各個資源,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協同創新。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