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它能自動執行工作,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它可以接受人類指揮,也可以按照預先編排的程序運行,現代的工業機器人還可以根據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
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的上升,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迅速發展并壯大,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到2020年,將有170萬個新工業機器人應用到世界各地的工廠中。這也意味著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還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產機器人正在爆發,工業機器人呈新趨勢
工業機器人新趨勢之一:機器人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將成為生產體系的“主角”,甚至將替代工作母機機床。
工業機器人新趨勢之二: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型本體放量。 rv減速機國產化已經開始,南通振康、秦川機床、中大力德、錢江機器人(愛仕達)和雙環傳動等企業已經批量,為國產經濟型機器人本體爆發打下堅實基礎。
考慮到未來幾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年銷量有望達到50—60萬臺,國產本體的銷量將有可能占據整個市場的80%。估計國產機器人銷量有超過10萬臺的企業,營收規模達到百億級水平,而且擁有很強的盈利能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正在服役的機器人已占全球總量的10%左右,2015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銷量達68556臺,同比增長20.71%,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達到24.40萬臺。2016年,中國2016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將達到9萬臺,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將達到30萬臺。
就整體而言,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會只增不降。并且在多種因素的引誘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再次提速,步入歷史上的第二個繁榮發展期,或將比第一次浪潮還要熱烈。
隨著國內制造業自動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消費量也與日俱增。據了解,中國已經連續五年成為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消費國,2017年中國市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3.1萬臺,同比增長81%,其中下游汽車和3c行業需求最為旺盛。
目前中國人工智能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在人才培養、基礎技術研究等多個層面還存在差距,這需要在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多方合力,構建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技術標準、產品數據、商業應用和推進轉型升級的全產業生態群。面對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火熱市場,國內企業短期可以在系統集成上分一杯羹。但是從長期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要走的路還很長。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