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退役潮的元年,從眾多企業動態看出,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利用受到業內前所未有的重視。與此同時,政策也在緊鑼密鼓地在謀劃,以讓電池回收利用市場健康地發展起來。
受政策驅動,業內預計,2018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可達50億元規模。2020年至2023年,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進一步增長至136億元-311億元。在政策、利益、責任等多重動力驅動下,catl、比亞迪等動力電池主流企業均展開針對動力電池回收的布局。此外,駱駝股份、寧德時代、華友鈷業、國軒高科、中航鋰電等鋰電材料企業和電池生產企業,均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展開了布局。
為了進一步加快推進動力電池回收產業的發展,2月26日,工信部、科技部、環境保護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質檢總局、能源局共同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下稱《辦法》)。《辦法》旨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行業發展,推進資源綜合利用,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保障安全,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2月26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強調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汽車生產企業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的主體責任。鼓勵開展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推動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模式創新。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基金,研究探索動力蓄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業內人士稱,保障廢舊動力電池有序回流成為政策發力點。
值得關注的是,在多重動力驅動下,2017年以來,多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開始布局電池回收利用領域。從目前情況看,基本形成鋰電材料系、動力電池系、第三方機構三足鼎立的雛形。
今年初,中國鐵塔公司、重慶長安、比亞迪、銀隆新能源、沃特瑪、國軒高科、桑頓新能源等16家企業已簽定了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戰略合作伙伴協議,有效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合作,加強協同創新,共謀發展。
來源:互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