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總體的供給水平還是比較低的,因此需求水平這么高,供給水平這么低,要盡快提高供給水平,這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國儀器行業目前整體薄弱,提升自我研發能力,加上互聯網時代的產業分工細化,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十年實現對賽默飛、島津、安捷倫等國外品牌的彎道超車。
為什么中國在加入世貿16年,在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不斷努力,還是很難讓世界接受,站在中國人的角度而言,只有中國與外國。從產品的角度,世界上只有兩種產品,一個是中國人會做的,一個是中國人不會做的。只要是中國人會做了,價格就咔嚓一下子低80%,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國家不讓我們去獲取先進技術的根本原因,很多國外評論家稱中國為“價格殺手,高科技的絞肉機”。歸根到底是擔心中國人的競爭力太強了,因為中國人民太勤勞了、太努力了,他有點受不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因為他們生氣或者害怕就不努力。
中國在2008年前后制造業第一次超過了美國,2012年超過了歐盟總和,中國在量上是全球第一大制造業大國。前幾年社會上有個段子,說到全球第一大鋼鐵生產國是中國,第二大是河北,第三大是唐山,第四大是德國,美國是第六,但是第一是第六的8倍,中國同時生產60%的水泥和25%以上的汽車,這是傳統產業。
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發展快速的原因
在此期間,全球儀器儀表市場的增幅僅為3%——4%,我國儀器儀表行業的發展速度之快可見一斑??偨Y其中原因,與我國的經濟發展環境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興市場,全球制造業大量向中國遷移,大量國外企業開始在中國開設工廠,對于儀器儀表產品產生了空前的市場需求。
其次,中國的新型工業化進程,兩化融合的進一步加深,帶動了各個工業領域對自動化的需求,從而也帶來了儀器儀表產業的繁榮。中國政府對于各大行業落實節能減排指標、關停落后產能等一系列強制性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儀器儀表行業的市場規模。
從儀器儀表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儀器儀表的智能化是儀器儀表發展中不可逆轉的趨勢,數字技術在儀表中的應用不但使其性能、精度得到了快速的提升,而伴隨現場總線的問世,為儀器儀表的更新換代、產品升級以及實現進一步的高精度、高性能,特別是多參數在線實時測控與自動測控,高穩定、高可靠、高適應性、多功能、低消耗等提供了巨大動力和發展空間,讓智能儀表的信息交換更為迅捷,預診斷、預維護等功能成為現實。
智能儀表作為智能儀器之一,目前已不再是簡單的硬件實體,而是硬件、軟件相結合的產物。近年來,智能儀表已開始從較為成熟的數據處理向知識處理發展,使其功能向更高層次發展。
來源:儀器交易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