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叔叔也是個體面人。
從不做骯臟的事,或者說其他老板們的蠅營狗茍,他向來不屑參與。他老實本分,一心鉆研在自己開設的耳機工廠里,每天談客戶、談生意,忙得朝五晚九,為此叔母不知抱怨了多少次。
但是,從去年開始情況就有所改變了…
一、
叔叔的工廠主要靠一個臺灣客戶和美國西部航空的耳機訂單維持運轉。開始的時候生意還不錯,但是這兩年問題出來了。
從06年開始做時單價1.8元,一副現在還是1.8元一副。但是當初員工一個月工資是700元,現在人工成本漲了三倍了。以前1.2的成本,現在成本生產管理控制得到位,也只能達到1.75元一副左右,如果不幸哪一批成品率出現問題,就要賠錢。
可能有人會說,現在外面買一幅耳麥要幾十塊。是的,那是售價,出廠價跟成本比超不過三倍,而且市面上的一幅耳麥成本不會超過6塊錢。
可能有人會說,我叔的工廠技術低。事實上連蘋果一樣的耳機我叔也能做出來,但是成本要花五塊錢,但是因為不是蘋果的牌子,基本上不會有人買。至于淘寶,開淘寶就算一天賣1000個,還不夠一個工人一天的產量的。
逼不得已,我叔的工廠嘗試轉型升級,結果能夠升級的都升級了,該自動化的已經全自動化。但做耳機產品每臺啤機面前總要有個人送料吧,自動化封裝又達不到客戶要求,裝箱和打包也做不到,所以說白了始終是勞動密集型。
我叔曾經也熱情過做電腦耳機成品,并且手上還注冊有三個品牌,做了一大批,找了兩個銷售人員全國電腦市場跑鋪貨,最后發現不賺錢,競爭同樣慘烈,造成不少的產品積壓。而代理商拖貨款或者跑路的頻頻出現,讓他最終放棄了這塊市場。
無奈之下,他決定冒險用一批越南人,工資大約2000元每月,這樣能夠把成本控制在1.6元左右,可確保有8%左右的毛利。可是不幸的是,工廠雇傭越南勞工的事情被地方政府查出,他被派出所關了五天,并罰款6萬,工廠翻盤的最后一絲希望也被掐滅了。
二、
與員工吃完散伙飯,回到辦公室,借著酒勁,我叔還是哭了。畢竟十二年的工廠,說扔掉,沒有人能如此灑脫。開廠時,他三十五歲,而今已經近五十的年齡,東山再起,已經沒有可能了。
2006年,他憑借打工十年攢下的20萬元開始創業,全部投入到購買機器及組建兩條拉。06年開始接到幾張外單,也賺了一些錢,但前兩年賺的錢又全部砸進去買機器,搬廠房,從十來個人擴展到40人左右。接下來訂單越來越多,再搬一次廠,人員從40人擴到90人左右。至少在08年前,所賺的錢全部用于機器設備的添置,這中間只是全款買了一套房子,一臺20幾萬的車子。
08年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基本沒有賺錢,09年陷入虧損。好容易在2010年開始贏利了,但中國政府的“工資倍增計劃”登場了,盡管訂單多,但實際并沒有錢賺。2011年盲目回老家辦分廠,結果廠一建起來到了冬天,發現一個大問題,天氣太冷了,工人根本干不了活(手指不靈活),搞出一大堆報廢品,冬天沒完馬上關廠,前前后后損失70萬。2012-2014這三年一分錢都沒有再投資,才終于沉甸下來一點現金。
從2015年開始,情況迅速惡化,但總算收支打平。今年虧了半年,基本上要虧掉往年一年的利潤。幸好壯士斷腕解散工廠,如果再拖一年,他直接回到解放前。
三、
我叔的故事結束了,但我知道很多民營老板們的故事還在繼續著。他們還在低端制造行業里面掙扎著。
其實關于制造業,我有兩個觀點:
第一,制造業目前很難上升,或者說很難像以前一樣迅猛發展。
第二,其實制造業下滑,主要是低端制造業、粗劣制造業必須下滑,如果粗制濫造的加工制造業不繼續下滑,那制造業永遠都不會有發展。所以將來的日子里,低端制造行業的日子會越來越難,并且很難回到從前的榮光。
第三、房價的飛漲對制造業的擠壓。房價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們對實體經濟的消費欲望,更加減少制造業的發展。
這幾件事情合在一起,這個國家的經濟已經發生變化。應該講,我們今天的經濟已經真正到了轉型升級的時候。
轉型升級,真的只不是提出一個口號而已。
四、
當然,經濟潮起潮落,有高潮有低谷,這很正常。有掙錢的時候就有虧錢的時候。制造行業也是如此。
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在經濟好的時候,我們就要做經濟不好的準備;經濟不好的時候,并且知道一定經濟會不好,就要把握好機遇。根據今天的增長速度,未來10到15年中國會有5億中等收入人群。5億什么概念?美國現在大概有1.5億中等收入人群,我們的5億相當于3個美國的需求。
我們當前的內需不振終會過去,中國經濟強大的未來一定會伴隨著強大的內需。而轉型升級,為的就是在這過程不會被淘汰。
來源:中國機床商務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