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中國農機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和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簡報》顯示,經過風電裝機連續下滑兩年后,2018年全國新增風電吊裝容量止跌回升,海上風電發展提速,風電產業初步實現提質增效。
業內人士認為,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政策體系的與時俱進、棄風限電現象的改善、民企投資風電積極性提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風電開發布局更趨合理
業內人士認為,在加快推動海上風電和分布式風電發展,以及繼續推進風電消納的背景下,2018年全國新增風電吊裝容量止跌回升。
《簡報》顯示,2018 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 2114.3 萬千瓦,同比增長 7.5%;累計裝機容量約 2.1 億千瓦,同比增長 11.2%,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首先,得益于政策體系的日益完善。《關于開展風電平價上網示范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等政策的相繼出臺。同時,全年棄風限電形勢大幅好轉,或許已經達到最好的狀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2018年,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103小時,同比增加155小時;全年棄風量為277億千瓦時,同比減少142億千瓦時,全國棄風率7%,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尤其是內蒙古、吉林、甘肅、新疆四省區,棄風率同比顯著下降。”
安信電新分析師鄧永康也表示,紅色預警區域進一步解除,吉林已成功“脫帽”,新疆和甘肅2018年棄風率也已分別降至22.9%和19.0%,紅色預警區域的陸續解禁也為風電裝機增量貢獻力量。
《簡報》同時顯示,2018 年,“三北”地區新增裝機容量占比為
43.2%,中東南部地區新增裝機容量占比達到 56.8%。與 2017 年相比,2018 年中南部地區增長較快,同比增長 33.2%。同時,東北、華北和華東地區裝機容量均有增幅,分別同比增長為 29.9%、8.2%和 9.3%;而西北和西南地區裝機容量出現下降,西南地區同比下降 33.8%,西北地區同比下降 11.5%。
“2018年新投產風電容量中,中東南部地區與“三北”地區比例大致各占一半,表明風電開發布局更趨合理。”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說,從這些數據中括看到,中東南部區域不僅是風電發展的大市場,更是風電技術進步的“練兵場”。
“我國風電產業開發布局重心正加速推動向中東南部轉移,產業布局持續優化。”在秦海巖看來,風能具有分布廣、密度低的特性,更適合就地開發,就近利用,處于負荷中心的中東南部大規模開發風電項目更順適可再生能源的稟賦。同時,中東南部地區對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更為迫切。此外,技術創新提高機組的利用效率,使低風速資源的中南部地區具備了發展風電的經濟價值。
鄧永康也表示,中東南部地區發展分散式風電以規模小、靠近負荷中心、直接接入配電網就近消納、不占用核準計劃指標等優勢,獲得越來越多關注。同時,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紛紛出臺相關文件,規劃發展規模。
海上風電發展提速
《簡報》顯示,2018 年,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提速,新增裝機 436 臺,新增裝機容量達到 165.5 萬千瓦,同比增長 42.7%;累計裝機達到 444.5 萬千瓦。
“近年來,海上風電發展熱度逐步升溫。”秦海巖說,隨著開發技術和產業鏈實力的持續進步,再加上電價政策出臺、開發建設和市場化競爭配置等管理機制的明確,讓海上風電加速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雖然海上風電潛力巨大,但降本壓力也很大。”秦海巖還表示,“一方面需要降低制度性成本,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海上風電開發涉及多個政府部門,彼此間協調困難,造成審批手續復雜、時間長。同時,相關的國家或行業標準還不完善。另一方面,必須依靠技術創新來推動。需要加強全產業鏈的創新,借助數字化技術等手段提升整機性能和可靠性,提高施工、運維和管理效率。”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此外,風電快速發展帶動風電機組等風電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簡報》顯示,2018 年,中國新增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為 2.2兆瓦(mw),同比增長 3.4%;截至2018 年年底,累計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為 1.7兆瓦,同比增長 2.5%。
《簡報》還顯示,2018 年,中國新增風電機組中,2mw 以下(不含 2mw)新增裝機市場容量占比為4.2%,2mw 風電機組裝機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 50.6%,2- 3mw(不包含 3mw)新增裝機占比達 31.9%,3-4mw(不包括 4mw)機組新增裝機占比達到 7.1%。截至 2018 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中,2mw 以下(不含 2mw)累計裝機容量市場占比達到 48.1%,其中,1.5mw 風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 41.6%,同比上升近一個百分點。2mw 風電機組累計裝機容量占比上升至 36.6%,同比上升 16.2%。
對此,大唐可再生能源試驗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高偉表示:“風電機組大型化、智能化、海工化、儲能化是未來風電四個發展方向。”
“采用大型風電機組的趨勢不可逆,代表了風電技術發展的前沿。”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解決方案部總監葉凡也表示,“采用大型風電機組具有提升發電量和減少機位點等優勢,實現利潤最大化。”
此外,《簡報》還顯示,截至 2018 年年底,在所有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中,單機容量 4mw 機組最多,累計裝機容量達到 234.8 萬千瓦,占海上總裝機容量的 52.8 %;5mw 風電機組裝機容量累計達到20 萬千瓦,占海上總裝機容量的 4.6 %;較 2017 年,新增了單機容量為 5.5mw、6.45mw、6.7mw 的機組。
“開發建設節奏加快,推動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秦海巖表示,大型、大功率風電機組已成為海上風電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國內發布的單機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功率達到8兆瓦。同時,發展海上風電,能夠帶動海洋工程的技術進步,將會推動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記者 葉偉)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