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當前,我國經濟邁進高質量發展階段,對質量檢驗檢測服務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出全新的要求。面對市場散亂、誠信缺少、專業性欠佳等多種發展問題,提高檢驗檢測機構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顯得尤為迫切。
檢驗檢測作為高技術服務業,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悉,截至2016年底,全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為33235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065.11億元。不難看出,在資本、示范區、大數據、互聯網、產業聯盟等重要手段的加持下,我國檢驗檢測事業正開啟全新篇章。
資本運作開啟檢驗檢測新紀元
檢驗檢測檢疫成果轉化領域“行業有界,前景無限”,是急待開墾的處女地。全國檢驗檢測檢疫行業首只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設立,標志著檢驗檢測檢疫行業資本運作開啟新紀元,成果轉化基金將按照市場化、專業化的原則進行運作,實現基金穩健投資收益,積極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大力促進我國檢驗檢測檢疫行業的快速發展、聚集發展。
示范區經濟產業轉型有力支撐
通過開展“示范區”建設,“示范區內”平均每個檢驗檢測機構年度營業收入達到2470萬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98倍。創建期超過兩年的重慶兩江新區、上海浦東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區等六個示范區,檢驗檢測機構數量較創建前平均增長42.9%,營業收入平均增長69.5%。未來,可將示范區建設納入地方考核、鼓勵示范區集聚發展,不斷提升檢驗檢測認證行業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支撐能力。
大數據釋放巨大經濟價值
“大數據”時代來了,讓檢驗檢測的“大數據”活起來是經濟進步的趨勢。大數據為檢驗檢測機構的數據分析及科學研究帶來了重大機遇。利用大數據可以通過歷史數據進行相關實驗的建模和分析,配置最佳資源,有效的引導檢驗人員,從而降低實驗成本,提高檢驗檢驗實驗及科研的效率。大數據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數據分析的方法,不再完全依賴于隨機抽樣,通過大數據可以分析挖掘出小數據無法提取的有價值的信息,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
“互聯網+檢測”新模式建立多主體共贏互利生態圈
基于互聯網思維的檢驗檢測服務模式,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改革,開展檢驗檢測認證機構的整合改革的重要手段。針對現有檢驗檢測行業創新能力不足、面臨國外檢測巨頭挑戰等問題,利用開放、合作、創新、高效、專注、極致、口碑、快速等互聯網思維的檢驗檢測服務模式創新,有助于促進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能力建設和轉型升級,便于為客戶提供更加精準、快速、便捷的檢驗服務。
產業技術聯盟物理聯合優勢資源
中關村等檢驗檢測認證產業技術聯盟通過檢驗檢測認證資源的聚集,培育“檢驗檢測認證”品牌,推動各地區質監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整合改革進程;通過聯合優勢檢驗檢測認證資源,探索檢驗檢測認證新興業態發展和產業集聚;通過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政策、設施、服務的物理聚集,最終打造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檢驗檢測認證教育網絡和“一站式”服務體系。
檢驗檢測無處不在,且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通過資本力量、示范區建設、大數據助力,互聯網手段,產業聯盟的持續發力,檢驗檢測事業正加速發展。在質量強國國家戰略的號召下,檢驗檢測將有望成為質量保障最為有力的支撐,從而促進相關產業高效轉型升級,快速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
來源:中國化工儀器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