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表示,7月份,國民經濟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還須鞏固。下一階段中國將狠抓“六穩”政策落實,強化創新驅動,激發市場活力,堅持辦好自己的事,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月度增速波動屬正常現象
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7%,增速比前6個月回落0.1個百分點。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8%,增速比前6個月回落0.3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3.3%,增速比前6個月提高0.3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7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6%,增速比6月份回落2.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幅比6月份回落1.5個百分點。
“7月份有一些指標增速出現了波動,這個波動在月度之間是比較常見的。判斷整體經濟形勢需要綜合起來看,從全局的角度考慮整個大勢,才能更好地把握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劉愛華說,從1~7月份就業、物價等主要指標的發展態勢來看,當前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延續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fx168財經學院副院長許亞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分析,雖然7月份部分經濟指標增速回落,但是在面對極其復雜外部風險的背景之下,整體數據仍然處于合理區間。
許亞鑫舉例稱:“比如7月份社零總額同比增長7.6%,增速比6月份回落了2.2個百分點,但是問題主要出現在汽車上面,扣除汽車以外的社零總額增長8.8%,與6月份基本持平。實際的情況是,中國正在逐步減少燃油車,并推廣新能源汽車,這也是汽車行業內部的結構性調整,屬于可預期范圍之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前期因中美貿易談判出現周折而影響到市場預期,生產活動有所放緩,致使7月份數據有所回落。從工業生產看,7月份數據面臨一定壓力,但亮點在于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產業投資和生產保持較高增速。
在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看來,6月份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速的加快,同2018年基數較低有直接關系,加之企業習慣在季末集中報送生產數據,因此工業增加值呈現出較高增幅。相應地,基數不同,以及季末的上翹同樣難以形成持久的回升,再加上基建進度放緩、汽車銷量下行,上述因素共同導致7月份主要經濟指標有所回落。
經濟增長保持韌性
雖然7月份部分經濟數據出現波動,但不少亮點隱含其中。付一夫分析,房地產投資增速重回兩位數,告別了此前增速放緩的態勢,其中,新屋開工面積、銷售指標均有回升,土地市場也顯露出回暖跡象。此外,制造業投資有所改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實體經濟向好的趨勢。“整體上看,雖然7月份經濟運行情況不及市場預期,但在復雜的外部環境影響下仍展現出了較強的增長韌性。”
許亞鑫亦指出,未來國內減稅降費效果的逐步顯現預計能夠對沖掉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外部風險。如果外部環境形勢有所緩和,國民經濟運行將會更快企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有望保持。
劉向東認為,目前中美經貿談判團隊重新恢復接觸,且很多中國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消化也已做好將加征關稅的壓力轉化為發展韌性的準備,因此,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不會受預期太大影響。“隨著逆周期調節到位,政策效應不斷顯現,預計中國經濟增速會逐步企穩,各項經濟指標有回升的空間。”
國家統計局方面指出,下一階段,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增強憂患意識,把握長期大勢,抓住主要矛盾,善于化危為機,辦好自己的事,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記者畢若林)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