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日前宣布了“全面降準+定向降準”“組合拳”: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準分兩次實施,也有利于穩妥有序釋放資金。因此,此次降準并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重點仍在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
“由于9月4日國常會已釋放明確降準信號,這次降準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建銀國際的崔歷等分析師指出。
央行表示,9月16日的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旨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的法定準備金率為6%,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的,已處于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準不包含這三類金融機構。
“此次降準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還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以降低貸款實際利率。定向降準是完善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三檔兩優’政策框架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服務基層的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都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央行有關負責人指出。
中金公司分析員易峘、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指出,降準有助于對沖貨幣和社融增速的下行壓力。“隨著4月以來金融監管再次收緊以及包商銀行被接管,基礎貨幣擴張乏力,同時貨幣乘數出現下降。7月貨幣信貸數據顯示,貨幣和調整后的社融增速已降至去年‘金融去杠桿’高峰時的低位。中小銀行去杠桿的持續影響之外,隨著地產相關政策年中收緊,以及今年專項債發行(目前的)額度基本用完,貨幣和社融增長的壓力仍然較大。從貨幣創造的角度看,降準有助于減輕貨幣乘數下行壓力,支持貨幣信貸周期擴張。”
崔歷等人指出:“近日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重申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下大力氣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表明政策著力點仍在疏通貨幣政策傳導而非降低政策利率。同時,防風險仍是政策重點,信貸周期難以大幅回升。”
“此外,短期經濟數據略有改善,其他支持性政策也陸續出臺,包括近期宣布的二十條消費支持政策和基建投資等政策,對經濟有所支持。”崔歷等人進一步表示,“總體而言,我們認為央行現階段降息概率較小,‘松貨幣、緊信貸’‘組合拳’持續。”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表示,本輪寬松周期中,只有降準,官方利率未降;同時,定向降低金融市場和企業部門的利率,但房貸利率不降。因此,降準并非大水漫灌。“由于本輪政策堅持‘房住不炒’,嚴控資金流向房地產,同時保持房貸利率不降,這意味著降準之后房地產很難受益。事實上,過去一年半內,央行已經5次降準,但是多個房價指標顯示,今年全國二手房價已經基本不漲了。”
降低實際貸款利率離不開銀行傳導
“雖然降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貨幣乘數的下行壓力,并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但從預測角度,貨幣政策有必要、也有空間進一步放松,以更有效對沖信貸周期減速對增長的壓力。”易峘、梁紅指出,“我們還需密切關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omo)投放,以及財政存款增速變化,以綜合評估降準對支撐貨幣供應增長的有效性。在增長和通脹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央行有必要及時降低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姜超認為,未來最有可能的政策選擇仍是繼續下調lpr利率。“央行表示,本次降準可以給銀行降低150億元的資金成本。為什么銀行可以節約150億元?因為降準的9000億元資金以前存在央行賬戶,每年收益率只有1.62%,而金融機構通過mlf向央行借錢的成本是3.3%。因此,如果央行用降準替代mlf,就可以給金融機構節約1.68%的成本,乘下來差不多就是150億元。”姜超指出,“而央行明確表示,在銀行的成本下降以后,通過銀行傳導可以降低貸款實際利率,這意味著央行此次降準的重要目的是通過降低商業銀行成本,間接降低貸款利率。由此可見,未來lpr利率的繼續下調是大概率事件。”
招商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指出,從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的角度看,過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也抬高了銀行的資金成本。通過降準釋放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收益率極低的資金,才能促使貸款利率下行。“在貸款利率定價中,從商業銀行角度而言,風險溢價部分是市場定價的結果。要壓低貸款利率,人民銀行只能在資金成本方面做工作。”謝亞軒稱。
易峘、梁紅則表示,8月20日lpr定價機制改革后,央行下調omo(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時機已較為成熟。“目前看來,在9月20日第二次月度lpr報價之前下調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的可能性較高(包括tmlf利率)。我們維持年內還將降準100個基點、omo利率下調30個基點的預測。”
轉自:上海金融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