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進口瀝青數量比去年同期呈現大幅下降趨勢,且創近五年進口量新低點。據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份我國進口瀝青總量約在359.42萬噸,比去年同期412萬噸下降52.58萬噸,跌幅高達12.76%。
"近幾年國內道路瀝青生產工藝發展迅速,導致進口瀝青市場份額占比率有所下降,但整體來看進口瀝青品質優勢依然存在。"中宇資訊分析師王良表示,今年國內瀝青供大于求局面偏強,且持續周期比往年增加明顯,因而使進口價格倒掛在國內時有發生,導致進口瀝青銷售數量提升乏力。
王良認為,今年瀝青產量創近幾年新高,主要利好源于今年終端需求預期普遍被業者看好,且煉廠生產原料供應整體相對充裕,此外瀝青市場價格與原油基本呈現"同漲不同跌",因此滯跌現象周期性出現頻繁,導致煉廠生產瀝青利潤豐厚。而在進口瀝青方面從國外進口到國內需要一定運輸時間,因而雖然國內瀝青滯跌影響利好,但由于時間過短,增加了進口瀝青操作風險。
從整體進口國家排名來看,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依然是當前我國進口瀝青的主要三個國家,其中韓國穩居第一位,除質量過硬外,其運輸低成本等優勢也是其余國家難以比擬的,但據了解,受低硫未來發展趨勢影響,韓國瀝青產量比往年有一定減少,且未來產業鏈延伸多元化發展將是大趨所示。
據海關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份我國瀝青出口總量約為57.01萬噸,比去年同期61.29萬噸下降4.28萬噸,跌幅達6.98%,其中今年有五個月同比出現大幅下跌。"主要因部分煉廠由于馬瑞原油供應趨緊,曾階段性出現供應緊張,令整體出口數量比去年同期出現下降。此外3月份出口瀝青同比增加131%,主要是由于今年1-3月份瀝青產量提升明顯,貨源增加速度快于往年,而下游終端需求回升需要一定時間,且并非瀝青需求旺季,因此部分煉廠外銷壓力倍增,依靠增加出口緩解庫存壓力。"王良表示。
對于后市,王良預期今年瀝青進口量創近幾年新低點或成定局,11-12月份進口量或仍難有亮眼表現,"在供大于求的局面下,進口瀝青數量減少在所難免,且原油期貨行情回升壓力依然偏強,國內瀝青資源消耗緩慢,且中長線需求下降事實難以改變。據業者反映,今年瀝青市場操作競爭激烈,下游終端部分工程款結算緩慢,或抑制貿易商操作積極性,將導致瀝青低價資源消耗周期進一步延長,不利于進口瀝青數量提升。"王良表示。(記者 劉葉琳)
轉自:國際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