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景氣程度繼續提升。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9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并創2017年10月以來新高。
這一走勢與財新中國制造業pmi一致:12月1日公布的11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升至54.9,高于10月1.3個百分點,也創下2010年12月以來的最高值。
而經濟正常化節奏加快,制造業供給、需求復蘇同步加速,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錄得十年來最高值。
受訪經濟界專家認為,11 月官方和財新制造業pmi 雙雙表現強勁,表明11 月國內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環比復蘇勢頭向好,并預計短期內制造業pmi有望維持在積極擴張區間。在政策上,穩健貨幣政策或仍然是主基調。面對跨年資金需求,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央行可能將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逆回購”的組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大中小型企業景氣度均回升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不同類型企業景氣度全面回升且均位于臨界點以上,尤其是小型企業pmi 還回歸榮枯線以上: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53.0%、52.0%和50.1%,高于上月0.4、1.4和0.7個百分點。
調查結果顯示,本月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有所改善,反映資金緊張的小型企業占比為42.3%,低于上月2.6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的低點。 就此,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時說,這表明前期出臺的助企紓困以及針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等政策措施效果顯現。
不僅官方制造業pmi中有反映,據報道,經濟正常化節奏加快,制造業供給、需求復蘇同步加速,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錄得十年來最高值。企業普遍反映,產量增長的原因是新訂單增加,以及年初因疫情造成的影響進一步得到修復。
民銀智庫宏觀分析師王靜文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官方制造業pmi相比,財新pmi的回升幅度更大,而且絕大多數分項指標均在榮枯線以上回升并創多年新高,只有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從10月的近期高點回落,但仍高于長期均值。”
王靜文還表示:“通常來說,財新制造業pmi的樣本以中小企業居多,這也顯示出隨著經濟內生復蘇動力增強,更多的中小企業已經受到經濟景氣帶動,經營狀況明顯好轉。”
渣打銀行對全國逾500家中小企業開展的月度中小企業調研最新一期數據也顯示,11月中小企業經營活動持續擴張。11月渣打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smei)由10月的52.6略升至52.9。其中,在smei三個分項指數中,中小企業“經營現狀”和“財務狀況”指數均與10月持平在53.1,“未來三個月預期” 指數較10月上升0.7個百分點至53.3.11月數據表明接近年底,后疫情時代下的中國經濟延續復蘇勢頭。
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也顯示,11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2.1%、56.4%和55.7%,高于上月0.7、0.2和0.4個百分點,三大指數均位于年內高點,連續9個月高于臨界點,顯示中國經濟繼續穩定恢復。
就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11月制造業與非制造業相關數據邊際均向好,綜合pmi產出指數也再創2017年10月以來的高點,顯示我國宏觀經濟維持積極修復態勢。當月國內需求端加快修復對生產端形成有效支撐,經濟修復動能正在向消費端良好切換;外需方面,北半球入冬以來發達經濟體疫情防控壓力升級,中國制造在全球出口中的重要性再次提升,此外美國大選不確定性逐漸消退、疫苗研發釋放出積極信號、年底海外節假日集中到來,海外需求上升對國際貿易同樣形成正面作用。
由此王青預計,“短期內制造業pmi有望維持在積極擴張區間,非制造業pmi在建筑業相關指數支撐下,將大概率處于高位景氣狀態。”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或仍是主基調
11月26日,央行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這被業界視為是下階段貨幣政策的“風向標”。
對于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報告》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更好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根據宏觀形勢和市場需要,科學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不讓市場缺錢,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梁斯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穩健的貨幣政策依然是主基調,確保流動性合理充裕,防范流動性短缺是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但同時也要做好風險防范,不搞‘大水漫灌’,避免流動性過多推升杠桿率。”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相比于中長期流動性短缺,目前短期流動性比較充足,臨近年底,財政支出將加快,市場流動性壓力可能會因此而有所緩解。面對跨年資金需求,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央行仍將通過“mlf+逆回購”的組合保持短期和中長期的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政策保持穩健成主基調。
記者注意到,在特殊之年剩下不到一個月,央行近期頻頻在公開市場進行操作。
12月2日,央行發布公告稱,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
此前的12月1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2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尤其是mlf操作打破慣例引發市場的關注,11月30日,人民銀行開展2000億元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數據顯示,11月30日至12月6日這一周央行公開市場將有4300億元逆回購到期。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mlf已形成每月15日操作的慣例(遇節假日順延),可以為20日的lpr報價提供參考。因而央行此次mlf的操作讓市場略感意外。(譚志娟)
轉自:中國經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