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互聯網已經逐漸滲透到各大商品領域,幾乎覆蓋了我們的生活。互聯網具有高效、集約、便捷和參與群體廣泛的特點,商家可通過互聯網從事貿易活動,打破了傳統批發市場地域的局限性。據了解,目前再生塑料企業多已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嘗試互聯網供需交易平臺的人也日益增多。
而且,國家也一直在致力于“互聯網+廢塑料”的結合,例如2016年國家發改委印發的《互聯網+綠色生態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就提出,支持廢塑料行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開展信息采集、數據分析,推廣互聯網+回收新模式。
那么,互聯網+再生塑料,會迎來哪些新突破呢?
首先,在群眾意識上,互聯網的傳播能讓更多的人認識再生塑料領域。信息化時代,在互聯網思維的帶動下,將會有更多不同領域的跨界人才加入,全民再生的意識將給再生領域帶去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其次,信息化讓人們重新認識塑料制品,助力源頭回收。回收制品的“信息化與社交化”將增加商品的虛擬附加值,有效的促進消費者有意識的分類回收,再加上智能化的回收設備,將在源頭上推進我國廢塑料回收體系的建設。
最后,再回收渠道上,電子化節省了很多回收成本。傳統的塑料回收行業,原料幾經輾轉,不但效率低、造成二次污染外,且難以滿足企業大規模、成批次的生產需求。在互聯網時代,再生行業可以通過線上平臺進行線下資源的有效置換,從而減少流通環節,大幅降低回收原料的成本,提高原料品質。
“互聯網+”正是目前中國經濟改革的一個新風口, 站在這個風口下,再生塑料行業究竟需要怎樣的“互聯網+”呢?
第一,實現線上、線下有效結,可以有效的解決再生資源企業“場地、資金、渠道”的三大難題。國家發改委公布的《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中提到,在構建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過程中,要推動和引導回收模式創新,探索“互聯網+回收”的模式及路徑,積極支持智能回收、自動回收機等新型回收方式發展。
第二,需要大量人才依托。目前行業從業者多數為40歲以上人群,知識結構相對單一,從而導致再生塑料行業推行互聯網+的模式較為困難。因此,行業群體需要大量人才主體作為依托。
來源:機電之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