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經濟快速發展,城鎮化與工業化的迅速推進,城市人口激增,生活垃圾收運量大量增加,由此導致的垃圾圍城問題越發嚴峻。城市生活垃圾收運體系的日益完善,使得垃圾填埋量明顯增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轉。而且受土地緊張等因素影響,垃圾焚燒發電已成為解決垃圾圍城的現實選擇。
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被稱之為最有效的垃圾處理手段而備受推崇。從最初的轉移、填埋、衛生填埋,再到如今的垃圾焚燒,許多人不解,垃圾焚燒的必要性是什么?又好在哪里?
在我國眾多垃圾處理方法中,焚燒垃圾可以說是十分先進的一種做法,把垃圾焚燒后進行發電是焚燒技術的再運用,它能夠徹底無害化的處理垃圾,使垃圾量明顯減少,并實現資源的再利用,減少垃圾給環境帶來的影響,有效節約土地資源。
一直以來,針對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反對聲此起彼伏,讓垃圾焚燒發電模式推廣遭遇著選址難、爭議多重難題。盡管業內資深專家們不止一次出面辟謠,當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的技術已經成熟,然而技術成熟的背后,仍舊存在著不少的短板,成為部分鄰避運動的導火索。
深圳鹽田垃圾發電廠,一個很成功的案例,自從2018年8月完成形象提升改造工程,從昔日的破爛不堪到如今的花園垃圾發電廠,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民眾前來參觀。人們這才發現,原來垃圾焚燒發電并不是無惡不作的“魔鬼”。在最新最合適的垃圾處理方式橫空出世之前,垃圾焚燒發電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擔當起破除垃圾圍城的重任。
按照《“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到2020年底,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要達到100%;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其中東部地區達到60%以上。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最新數據,2017年1-10月,我國共有75個垃圾發電在建、擬建工程,累計投資額66.2億元。其中,垃圾焚燒發電共有13個項目,投資額超過累計投資額一半,達到38.55億元。從整體投資看,垃圾發電投資數額更加龐大。2012年,垃圾發電中標/簽約項目總投資額160億元左右,2016年投資額超過億元。2017年前三季度,投資額約為274億元。
要使垃圾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及無害化,為人類創造和諧的生活環境,運用垃圾焚燒技術發電是我國現階段垃圾處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根據目前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現狀看,我國垃圾發電市場前景十分樂觀,伴隨經濟的發展及科學技術的進步,垃圾焚燒國產技術與裝備水平會不斷提高,政府也會加大保護環境宣傳力度,號召人們節能減排,提升環保水平,來保證垃圾焚燒市場長期穩定發展。
垃圾焚燒發電是一項公用事業,它應該受到國家政策支持,以后市場競爭會不斷升級,會有更多企業積極加入垃圾焚燒市場。我國未來的垃圾焚燒發電會向全面國產化、大型化、管理專業化、投資形式多樣化方向發展。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