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江北區港城工業園,重慶華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偌大的3d打印智造中心里空無一人,只有幾臺3d打印機在不停運轉。
近日,江北區港城工業園華港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工人正在打磨3d打印的人體盆骨模型。記者 崔力 攝
“這幾臺機器正在打印義齒。”重慶華港科技副總經理羅濤告訴重慶日報記者,技術人員只需要把設計好的圖紙輸入3d打印機中,然后放入打印材料,3d打印機會自動工作,一般五天后就可以取件。
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技術,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就在國內各地企業加緊研發之時,重慶華港科技已經為重慶口腔醫院、新橋醫院、西南醫院、長安、小康、北汽銀翔等200多家單位和企業提供3d打印服務,僅3d打印的義齒就有5萬多顆。
技術實力國內領先
重慶華港科技成立于2016年9月,該公司由四家企業合資而成,領銜企業為湖南華曙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這家公司是國內工業級3d打印的領航企業,其創始人許小曙博士是世界杰出科學家。
華曙高科是全國唯一3d打印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企業,擁有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在許小曙博士的率領下,華曙高科匯聚了一批世界頂尖的3d打印科學家,擁有國際一流研發團隊。
通過與華曙高科的戰略合作,重慶華港科技擁有世界領先水平的工業級3d打印生產系統10套,涵蓋金屬、尼龍、碳纖維復合材料等多種3d打印材料,可高品質地打印90%的工業產品。
在此基礎上,華曙高科提出了系統的“連續增材制造解決方案”(簡稱cams方案),該解決方案并不只是更換幾臺設備那么簡單,而是通過3d打印的全流程服務,帶來整個生產線的智能化。
在重慶華港科技“龍頭”作用的帶領下,目前,3d打印產業鏈已經開始向江北港城工業園集聚。“我們入駐后不久,樓上就來了一家牙齒廠,我們打印出來的義齒可以直接交付給廠家。”羅濤介紹,截至目前,已有三家牙齒廠落戶港城工業園。
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我們的研發并不是放在實驗室束之高閣,而是通過推進3d打印技術的科技成果轉化,從而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羅濤稱。
如給口腔病人裝義齒,傳統的機械加工就做不出來。“每個人的牙齒都是有差異的,需要一個個測量,沒辦法大規模批量生產。”羅濤稱,這時3d打印就派上用場了。掃描儀對準患者口腔,生成一個3d數據,然后在系統內生成模型,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來就是直接可用的義齒。
面對一些復雜的手術時,3d技術也能幫醫生不少忙。醫生不僅可以通過3d技術掃描形成三維圖,還可以按照1∶1的比例打印出患者的人體模型。通過模型,醫生可以多次進行手術預演,反復測試方案的可行性,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汽車制造也是3d打印廣泛應用的領域。過去,汽車廠家每推出一款新車型或改善其中一個部件,均需要提前生產一套模具。其開模費用動輒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用3d打印汽車零部件,周期可縮短60%。
羅濤認為比這更重要的是,打印出來的產品精度更高。“模具加工的是一個平面,最后還要把一個個平面拼湊起來,中間難免有誤差。”羅濤表示,3d打印就不存在這個問題,打印機一次成形沒有縫隙,打印出的是一個精準的產品。
研發服務中心即將成立
相對于傳統制造技術,3d打印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技術革命,可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然而,重慶華港科技在推廣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
“3d打印技術是未來的趨勢,不過目前還存在不少難題。”羅濤認為,首先是設備和原材料的成本很高,一般企業難以承受。一臺3d打印設備根據大小不同,價格在100-萬元不等。就連生產的材料也不便宜。據稱,生產義齒所需的鈷鉻合金和鈦合金,每公斤價格高達2000-4000元;而生產汽車所需的尼龍材料,一公斤也賣到元左右。
其次,用戶的接受度也是個問題。畢竟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產品,在3d打印方面的需求千差萬別,不是買一臺設備回去就萬事大吉,而是需要相應的材料、軟件和后臺服務。這就需要企業培養相對專業的技術人員,而目前這方面的人才和服務相對缺乏。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