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隨著機器人等前沿科技與醫療領域融合加速,加之人口紅利消失以及老齡化情況加劇等因素影響下,醫療行業的機器人應用也相當廣泛,醫療機器人規模迎來跨越式增長。
近年來,機器人應用逐漸成為醫學領域的新風向,醫療機器人正成為機器人領域的“主力軍”之一。一般認為,醫療機器人應該是醫療器械,但又不同于醫療器械。它能夠輔助醫生,擴展醫生的能力,智能水平也會不斷增長,同時也要滿足以下三個方面:醫用性、臨床適應性以及良好的交互性。
醫療機器人之所以受醫學界歡迎,原因頗多。我們以醫療機器人家族中名氣最大的外科手術機器人為例。外科手術機器人有幾大優勢,一是自由度高,使得手術更加靈巧;二是能為醫生提供放大的三維影像,讓手術做得更加精細;三是改變了傳統手術的模式,以前醫生是站在患者旁邊手術,現在是坐在控制臺前手術,緩解了長時間手術帶來的疲勞;四是可以實現遠程手術,機器人可以放在偏遠地區,由醫生遠程操控,使更多患者享受到高科技醫療的福利。
在《機器人時代》一書中,馬丁·福特就曾用一個章節預測了這樣的“機器人醫生”。他認為,在有些醫療領域里,尤其是那些不需要直接與病人互動的領域,人工智能的發展將帶來生產率的顯著提高,并最終可能帶來全自動化。
盡管在某些觀點看來,醫療機器人產業的發展仍然處于“嬰兒期”,仍然處于創新研發期,公眾對醫療機器人的信任度也有待提高。不過毫無疑問的是,醫療機器人已經開始對公眾產生影響,其產業化也已經推開。
世界范圍內老齡化加劇也擴大了醫療機器人的市場需求。據統計,西方的老齡化挑戰最為嚴峻,發達國家65歲以上人口在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未來十年,全球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將激增38%。這類人群對康復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均存在巨大需求。相關機構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全球醫療機器人行業每年營收達到74.7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年復合增長率能穩定在15.4%,至2020年,全球醫療機器人規模有望達到114億美金。其中,手術機器人就占據了60%左右市場份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機器人產業必將迎來大爆發,醫療機器人將會是一個億元級的細分市場并被各國所看重。
未來的醫用機器人肯定會讓創傷越來越小,做到簡單、安全、集成,并且適合醫生操作的習慣。甚至未來會是直接控制,做到主從一體化,更小更方便,獲得更多醫療從業者和患者的認可。我們的生活將會走上智能化道路,醫療機器人的誕生簡化了繁瑣復雜的醫療流程,也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諸多保障。
但是,我們需要明確認識,完全實現醫療智能化的道路還很漫長,這不只是需要技術層面的進步,更需要政策扶持,以及人們的理性對待。因此,醫療機器人行業發展需要面向市場實際需求,切實防止概念炒作、泡沫化、低端化以及無序競爭,從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使這項前沿技術能夠幫助改善醫療體系,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上來。
如今大勢已現,醫療機器人產業化的前景將十分廣闊。
來源:原創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