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市場一直是開放的,但這并不代表家電產業競爭沒有門檻。相反,在家電市場新一輪消費升級通道中,家電圈就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多個隱形門檻,很多廠商看不到,卻能在市場經營和搶奪中遭遇阻力。
那么家電市場消費升級通道中的“隱形門檻”到底有哪些?眾多家電廠商們又應該如何化解?家電圈認為,隱形門檻的最大特點有兩個,一個是不容易看到和發現并做好提前的準備,只能在市場經營和用戶搶奪過程中遭遇和直面;另一個則是隱形門檻變化快且變數多,廠商只能隨機應變難以料事如神,所以必須要提升“以變應變”的能力。
門檻一:價格與品牌
用戶關心價格、關注價格,一直以來更喜歡價格優惠,可以“占到很多便宜”。但是,用戶其實更關注品牌,關心品牌背后的品質、服務、體驗。當下,用戶對于產品價格和品牌的態度持續動態變化,成為很多廠商在一線市場參與競爭和份額搶奪的“隱形門檻”。
一線市場上,用戶對于家電產品的價格和品牌一直存在著“左右彷徨式”選擇。簡單來說,一邊相信“一分價格一分貨”的商業鐵律,另一邊又希望大品牌可以降低價格才能占便宜。
于是,最近20年的家電市場上就出現了一種持續多年也沒有徹底根除的“怪現象”,即大量的“假洋鬼子、傍大款”家電產品在市場上層出不窮,雖然很多用戶知道是假冒大品牌和洋品牌的產品,但賣的便宜,自然也有一定的市場。
如何***用戶對于家電大品牌和低價格之間的選擇矛盾和心理?在家電圈看來,最近幾年海爾、美的、海信等企業通過推出高端新品牌,或年輕品牌、互聯網品牌等方式,試圖尋找品牌與價格之間的用戶新拐點。
門檻二:產品與服務
用戶對家電產品有品牌、價格上的要求,這是明面上的門檻;但對于家電廠商的服務有很多個性化的訴求,以及差異化的要求,這就是隱形的門檻。在消費升級的通道中,用戶對于家電廠商的最大要求,不只是產品的性能好、品質高,還有服務水平的多樣化和豐富性。當然,好服務不是免費服務,而是有價值的回報和體驗。
在家電產業的產品、營銷、價格,都出現全面同質化的大潮下,不同家電企業和渠道商家的服務能力,正在成為新的突破口和市場爭奪的新抓手。簡單來說,因為服務的特殊性、地域性,以及主觀體驗性很難完全模仿和復制,只能是流程和管理的標準化,所以執行過程中廠商服務人員的主觀化和執行能力,才是關鍵。
聚焦家電的服務,家電廠商需要解決的,不是家電產品的安裝、設計、施工等服務,還有跳出家電產品的家居、家裝一體化的設計、施工等主動服務。這就需要家電企業與商家必須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建立起提供動態、實時多變的服務團隊,從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標準等多維度突破和創造。
門檻三:營銷與體驗
如果說,零售網點的數量和質量,一直是影響家電廠商經營業績的關卡;那么,單一零售網點面向用戶的營銷、體驗能力,則將是未來多年影響家電廠商經營能力的關卡。無論是推高賣精,還是套系方案、全屋智能,考驗的是家電廠商的營銷能力和面向用戶的場景體驗落地能力。
場景體驗不是簡單地建設一些超級體驗店和智慧生活館就能解決的。一是涉及廠商在體驗店的團隊營銷能力建設,二是涉及到面向用戶家庭的設計、安裝、施工等全流程的服務體驗體系建設。這屬于家電廠商的“軟實力”,更是未來在終端市場搶奪用戶的“真功夫”。
家電廠商這種能力的建設,以及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時的投入就能見效,也不是一年兩年就能解決問題,必須要持久、持續地投入和發展,最終才能構建營銷和體驗的新手段。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