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家電市場的十一大促表現,意料之中的結果是市場表現一般,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都是意料之中的平淡無奇,不好也不壞。但意料之外的卻是,不同渠道的家電經銷商,似乎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突破口和方向感。
“今年十一黃金周,大家生意都怎么樣?”
當這個問題被一位家電經銷商拋出之后,陸續引發不少家電商家同行的反饋,家電圈注意到,有商家說除了第一天人還多點,其它時間都跟平時相差無幾;更多商家則說沒有特別的感覺,就跟平常一個樣子。雖然各地的家電“綠色智能下鄉”、“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陸續落地,并沒有帶動市場的復蘇。
對于家電廠商來說,十一大促的價值和魅力,正在從當年的黃金周蛻變成為銀銅周,眼下則徹底淪為常態化的節假日促銷節點。即廠商們總得在用戶放假休息的時候策劃點活動,但消費者是不是會選擇在這個節點主動購買家電卻是另外的未知數。
剛過去的十一大促,對于家電產業所有企業和商家來說,卻是意料之中與意外并存。意料之中的市場成交量、用戶購買力,沒有驚喜和變化,就是慣性、常態化走勢;意外的卻是,各個商家都不再盲目的跟隨和模仿,而是在一線市場上探索生存新活法和商業新路徑。
十一市場:意料之中的表現
2022年家電市場的十一表現和走勢,不用家電圈多說,各個線上、線下家電零售商、經銷商心里都有“一桿秤”:整體市場不怎么樣,無論是同比或是環比,均沒有什么異動表現。雖然還有一部分渠道的商家生意不錯,但大部分渠道的商家市場業績基本就是慣性滾動著走。
從市場同比的角度來看,今年十一家電市場延續了相對低迷的走勢,與過去2年相比明顯走低。一是,各個廠商的促銷活動雖然早在9月就已啟動,相應的促銷力度,包括外部的換新補貼、消費券等政策措施持續加碼,但受到消費心理的保守、消費環境的多變,以及房地產市場的影響還在繼續,導致整個市場的規模放量沒有出現。二是,十月家電消費市場的重心,不再是以新房新裝等剛需消費為主導,而是呈現出一輪持續分化的趨勢,既有換新的,也有剛需的,而很多新房新居的消費都前置了。家電業的舊時代確實結束了!
從消費結構的角度來看,過去家電企業在十一市場的主要任務,不只是一味地沖規模,而是希望以精品、新品調結構引導消費升級、賺取利潤。由此這也成為眾多中外高端品牌的主場。2022年,隨著十一對家電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降低,近年來規模沖量和市場調結構等亂戰疊加,帶來的結果則是整個市場出現一輪“低價搶單、高端搶利,以及套系方案搶用戶”等多重局面,帶來相對的市場結果銳減。
從廠商參與和推動力度看,最近五年以來整個家電市場步入了一輪發展新周期之后,十一大促對于廠商,特別是家電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全面生變。無論是海爾、美的、格力、海信、方太、老板、格蘭仕、九陽,還是博世西門子、松下、索尼等中外品牌,還是京東、天貓等渠道商家,基本上還是以舊換新、煥新生活為主題的促銷內容延續。
十一廠商:意料之外的收獲
市場平淡、需求平靜、競爭暫時性趨緩的家電廠商十一大促,最終卻讓不少渠道的經銷商們,收獲了意外的成果,那就是對于行業未來的判斷更加清晰,對于市場競爭未來的出路更加明確,對于市場發展更有底氣。
路徑之一,就是不少家電經銷商在最近一段時間公開喊出“敢于賣高端”、“學會賣高端”的口號,并朝著這個方向快速邁進。敢于堅持高端精品的經營之路,不只是一部分家電經銷商謀求差異化經營的策略,更是活下去的重要力量。高端對于經銷商來說,并不意味著一味地“高價”,而是要有一定的用戶需求、有一定的利潤,有一定的價值空間,還有一定的騰挪空間,讓渠道的眾多經銷商可以有自主發揮的空間。
在一些家電經銷商看來,隨著家電正在從后置產品變成前裝產品,家電銷售的渠道也出現跨界裂變。其中最大變化就是眾多家裝公司、廚柜公司、家居大賣場,都開始整合家電一起銷售,甚至將家電作為贈品打包出貨。這必須要引起渠道中專業家電經銷商的高度重視了。
路徑之二,則是跳出家電硬件的銷售思路,通過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來實現經營和利潤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家電經銷商心里清楚,如果只是將家電作為硬件銷售,永遠擺脫不了拼價格的老路。現在即便是壁掛爐、家用中央空調這樣的“前裝類、設計類”產品,都會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出現硬件產品拼價格的亂戰局面。所以,眾多家電廠商只能選擇在設計、安裝、材料等環節探索差異化的能力,以及盈利的空間。
家電市場眼下不是訂單消失了,而是需求多變了,也不是賺不到錢了,而是錢難賺了。渠道市場上的眾多經銷商們,眼下和未來必須要學會,在多種市場環境、多樣用戶需求之下,找到多種的賺錢和生財之道。
家電產業十一大促,戰績到底好或不好,都是“過去式”已經不再重要。接下來,大家需要聚焦“雙十一”展開更大的戰斗和搶跑了。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