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意義的家電產業,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步以來,至今一直是處于不斷增長階段。雖說,近些年行業機構和行業人士一致認為,家電產業已經從增量發展時期,進入到全新的存量發展時期,但絕大多數人不論從心態上還是認識上,仍然停留在增量發展時期。
行動往往是思想認識的表現。既然包括企業、員工,其思想、認識還停在增量發展期,那必然會在工作、業務、市場上有所體現。實際上,行業現狀也體現到這一點,在家電市場趨于飽和,增長空間已經頂著天花板前行時,很多廠家想到的應對之策就是擴張。
長期堅持專業化的企業開始多元化。如果僅僅是家電業內業務的多元化擴張,比如家電上、下游產業鏈的介入,像上游的核心配件、芯片等,下游的回收拆解,這些都是家電產業鏈上的一個環節。將產業鏈做到完整,有利于產業鏈優勢的發揮。家電企業在家電領域的多元化,畢竟只是行業內的資源整合,很難突破行業的天花板。
而對外跨界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向外跨界已經是屢見不鮮。比如說,像最近不少企業傳出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實際上之前,很多家電企業就開始多元化跨界突圍。進軍生物制藥、高端制造、智慧城市、種植食品等等領域。意圖非常明顯,就是欲在家電領域之外,尋找一個能夠支撐長遠發展的領域。
當然在家電遭遇天花板后,作為行業企業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在充分研究和論證之后,采取跨界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家電產業已經是頂著天花板前行,行業內卷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向外尋求新的發展空間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企業戰略轉型的一個措施和步驟。
問題在于,跨界進行進軍新的領域,是在整體大環境比較好的情況下,或者是經濟經歷低谷回暖起步之際比較好。而現在整體經濟環境正處于一個動蕩時期,由于疫情的持續反復對經濟的制約,地緣政治導致的經濟低迷困難,都是有目共睹。
雖說跨界進入新興領域比較好,可以擺脫在家電行業的內卷。但是,大規模的跨界進行其他領域還得看時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時、地利和人和要匹配,順勢而為成功的概率會大一些,而逆勢而為遭遇的阻力會倍增。
雖然,此時一些家電企業找到了跨界并購的目標,但就現在的全球經濟環境而言,未必是最好、最恰當的時機。而現在的全球形勢是,俄烏沖突造成供應鏈影響外溢,美國不斷加息忙著收割全球的韭菜,國內疫情散點此起彼伏,全球經濟處于歷史從未有過的狀況。
按照任正非老爺子的判斷,未來10年,至少3-5年,經濟會是一個極度困難時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步入寒冬!企業需要的不是亢奮,而是抵御嚴寒的小棉襖。為了引起重視,任老爺子還說要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那我們就有必要想想看,為啥要現在急著擴張呢?為啥不等春暖花開呢?尋找更恰當的時機是不是更好!
那什么是最為恰當的時機呢?可以預見的是,等經濟下行到谷底,再出手也不遲,一方面可以用更少的資金來并購擴張;另一方面并購擴張后就會隨著經濟復蘇迅速產生效益。這樣總比現在經濟還遠未到谷底時好得多,畢竟不用在并購后承擔一起度過寒冬窘境。
只有到了全球經濟到了低谷,逐步開始回暖的時候,才是最佳的跨界轉型的好時機。那個時候就達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佳的狀態。因此,家電企業要懂得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道理,懂得順應天時才能有好的結果。事半功倍就是這個道理!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