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費變革,推動的業態重組。
老字號與新興品牌。消費變革之下,倒逼了傳統業態向創新業態的重組。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中國零售業態結構變遷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期-70年代末,由于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形成了以中小型百貨商店與雜貨店為主的單一業態結構;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期-90年代中,大型百貨商店在數量上不斷發展壯大,是中國傳統百貨商店的巔峰時期;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期-21世紀00年代末,大型綜合超市、購物中心、便利店開始取代解構傳統百貨商店;
第四階段21世紀10年代初期-至今,城市綜合體、主題購物中心、社區商業、傳統百貨存量轉型,更注重需求結構與清晰的市場定位。
其中,人們的需求是變化的關鍵。 當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層次在提升,這種消費升級便成為推動城市更新的核心力量。 在這個過程中,人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個性化,新的消費者訴求推動了很多商業業態的跨界創新發生,也催生了大量新興品牌的出現。
2、需求的演變,推動空間重塑。
人們需要怎樣的體驗感,同樣是設計需要重點關注的部分。隨著消費需求變化,今日的主要消費群(80、90、00后),對線下消費體驗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更偏愛沉浸式的有趣、有感、有顏值的新體驗。因此,越來越多的商業根據不同客群打造的主題化場景空間,通過建筑、空間裝飾、裝置、文案等營造帶入感的場景化體驗。開放的空間以及聚合的場所。首先,商業空間需要有足夠的開放性,讓其融入自然、融入周邊的環境,讓人能夠自由通達;另一方面,商業空間也希望消費者來到這里有歸屬感與參與感,有社交活動的發生讓其真正有聚集力。多元化的生活空間,才能讓人們感受到盛業的魅力。
3、更深層次的思考:新的場所精神帶來城市新活力
著名挪威城市建筑學家諾伯舒茲曾在1979年,提出了場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空間被賦予社會,歷史,文化,人的活動等特定含義之后才能稱為場所。場所精神或可解釋為“人對一個地方的內在認同感和歸屬感”,在商業環境中,場所精神的產生,離不開運營、策展、活動的支撐。內在內容的不斷升級、新的藝術活動植入、原有的歷史建筑,三者結合形成了“場所精神”。將內容活動與空間場所結合,構筑全新的場所精神,真正換發商業活力。錦壹通過設計更好地服務于人,根據時代消費和人們需求的變化不斷迭代更新;在產品設計方面需要有好的創意、好的體驗、好的品質,最后需要有好的團隊內外伙伴們,一起共同創造好的更新項目。希望用設計讓城市留住記憶,用設計讓更新越加美好。
未來,2021年,錦壹設計將vmd視覺營銷融入高端空間更新,由純商業空間轉變為可容納更廣泛生活方式的空間,滿足創意階層的生活方式的需求。項目營造“全業態+新零售+沉浸式”多維感官體驗,將個性化、精品化和藝術化融為一體,有效升級了場景體驗的價值,營造日常共感。融合文化、創意、生活美學為一體,打造體驗式復合型綜合體。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