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復工防疫物資準備不足,復工面臨不確性風險
復工所需的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液、醫用酒精、手持測溫儀等防疫物資,市場緊缺,中小企業一時難以采購得到,且價格奇高。
2. 人員到不了位、到不了崗
外地人員回不來,回來有十四天隔離期;新招聘員工租不到房;許多中小企業老板與班子成員都到不齊。多形式辦公,對許多中小企業而言,從老板到員工,原有工作習慣導致普遍不適應,線上辦公工作場景體驗差,線上工作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難以協同。
3. 核心人才流失
中小企業與核心骨干缺乏長期利益捆綁機制,一遇到危機及企業困境,核心人才留不住。
4. 生產要素不齊全
大疫時期,供應鏈停滯,物流堵塞,企業所需生產要素不齊全,難以真正復產。
5. 產業鏈各環節不能及時協同復工
單一企業復工,上下游不銜接、不通暢,復工復產等于找死。而產業鏈的協同往往超出了產業鏈上單一環節的中小企業的能力范圍,只能干著急,只能等待政府、頭部企業、行業組織共同努力解決產業鏈協同問題。
6. 復工人工與原材料成本劇增,中小企業難以承受成本上升壓力
7. 市場需求乏力與營銷活動停滯
短期市場轉向線上,銷量有限,開工意味虧損,市場不買單,庫存或積壓風險加大。
8. 復工復產所需資金緊張,現金流要斷
大疫面前,上下游都缺錢,沒錢進不了貨,買不了原材料。
9. 員工心理仍然恐慌
有些員工不敢上班;員工對老板缺乏信任,對企業信心不足;長期宅家,很多人的生物鐘都亂了,回到朝九晚五的工作節奏,一時難以適應,工作懈怠,奮斗精神不足;許多員工上班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
10. 績效目標與激勵政策面臨調整
去年定的績效目標與激勵政策如何動態調整,大疫之后中小企業家普遍對事業發展前景迷惘。
來源:中國著名品牌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