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灣旅日作家劉黎兒日前發文稱“核食會是拖垮小英政府的稻草”。對此,日本駐臺機構“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東京本部總務部長杮澤未知昨天(4日)提出質疑,并表示“不要再貼污名標簽”。
據臺媒“中時電子報”2月5日報道,日本駐臺機構“日本臺灣交流協會”東京本部總務部長杮澤未知4日在社交媒體臉書上以個人的身分,針對,引經據點地提出質疑和反駁。他強調,“她反核信仰本人絕對尊重, 可是她的許多論述似乎并不符合事實或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
杮澤表示,“不要再貼污名標簽...只要聽到‘日本人不吃的, 要給臺灣人吃’ 這樣民族情緒性的話,我很難過,也很憤怒。”“我只希望日本人與臺灣人可以在‘科學’這樣的客觀平臺上,理性討論輻射問題。”
劉黎兒指出,“事實上還有60個國家都在管制日本食品;類似臺灣一樣以地區來管制的還有10個國家,其中7個國家與地區跟臺灣方式相似,如韓國、中國大陸、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俄羅斯,其他3國如美國、菲律賓、黎巴嫩,則是全面管制。”
杮澤表示,她沒有解釋“全面管制”的定義,恐怕讓讀者產生一點誤解。目前針對日本食品以‘都道府縣’的單位采取禁止所有食品進口的國家/地區只剩中國大陸與臺灣。他表示,“茨城縣、群馬縣、栃木縣、千葉縣都是日本國內農產品生產大縣,這些地區的農產品被日本國人普遍接受。日本人也當然不想吃‘核食’, 絕大多數日本人不擔心市場上購買‘5縣’食品,是因為大家相信能夠買到的食品都不是‘核食’,而是經過6年半嚴格檢測而確認到安全的合格食品。”
杮澤最后強調,“歸根到底,我想知道的是茨城縣產的白菜(出貨產值全國第一)是不是‘核災食品’, 千葉縣產的菠菜(出貨產值全國第一)是不是‘核災食品’? 我每天吃這些食品,來東京玩的臺灣朋友也都吃這些食品。”
近年來,日本政府在世界各地“請求”解禁福島食品進口限制的步伐加快。中國科學院大學彭光雄教授對此擔憂道,相比空氣和海洋的核污染,我最擔憂的是土壤核污染。一旦受長壽命放射核污染土地生產的食物通過食物鏈的方式在世界范圍內擴散,后果將十分嚴重。
另一方面,臺灣當局衛生部門正“參照美國標準”努力推動解禁核食。臺灣《聯合報》日前發表社論稱,民進黨當初認定馬英九時期進口核食品就是“荼毒人民”,就是“蓄意殺人”,如今政策要大轉彎,恐怕不能只是由臺當局“衛福部長”三言兩語說要改采“美國標準”,就以為能蒙混過關。
來源:觀察者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