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寬高不到一米的貨架上擺放著零食,餓了可品嘗;一個小型冰箱里裝滿飲料,琳瑯滿目供挑選......近日,華商記者走訪看到,西安多家高樓層寫字樓里辦公室內悄然出現一種“無人貨架”,上班族掃碼支付之后就能拿走。同時,有的一間辦公室有三家以上同類品牌。小小辦公室零食生意戰鼓擂響,到底是大手筆還是小生意?專家分析,新零售和共享雙重概念加持,因此資本混戰,但高歌猛進之后將回歸理性。
1、上班族加班餓了不出門就能吃到零食“可能是打電話說話比較多有點渴,我去買瓶水,你要不要?”1月29日中午,在西安胡家廟附近一處辦公室內,上班族張娟跟同事相約去買零食。她并沒有下樓找商店,而是從工位上走到辦公室右側一處零食貨架前,挑選之后掃碼、點擊、支付,拿了一包零食。據介紹,這種貨架就是近期市場熱議的無人貨架。“加班餓了能吃零食,在辦公室就能吃點喝點,算是公司為員工提供的一種小福利吧。”張娟覺得很不錯,希望品類更豐富一些。
華商記者在這家企業的走廊位置看到,這個橘黃色貨架占地不大,呈開放式,貨架每一層根據商品種類分別擺放著餅干、薯片、方便面、飲料等大眾零食。貼著提示文字“請自覺掃碼支付、文明消費。”貨架上方有一個二維碼,華商記者通過手機掃描后,手機頁面出現了和貨架商品對應的圖片和價格,330毫升裝的一瓶飲料售價2.25元,通過手機選擇商品、付款后,就可以拿走。手機上網和支付順暢的話,操作過程大約10多秒。
上班到飯點了還能吃零食,讓不少人很是羨慕。華商記者近日來到西大街附近一家企業位于8樓辦公區看到,墻角擺放著一個零食貨架。據公司負責人廖先生介紹,相關便利店主動找上門安裝,覺得同事們加班餓了可以快速找到零食和小食品,就同意了,用著還挺方便。
華商記者采訪發現,在西安多處寫字樓內陸續出現“無人貨架”,貨架上飲料零食一應俱全,儼然一個迷你小超市。“如今商家為賣貨、去庫存真是想盡辦法,”西安市民劉小剛感慨說,目前超市、網店,社區超市、便利店到處都是,買東西根本不發愁,商家竟然還到辦公室里推廣、賣東西,還宣稱對商品動態監測,運用大數據,真是厲害。
據了解,目前西安有家便利店和外賣企業也開始談合作、鋪網點,搶占辦公室零食生意。不僅傳統零售商試水,順豐這樣的物流巨頭也涉足無人貨架領域。近日,順豐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公司推出企業員工零食福利一站式平臺“豐e足食”,從11月初開始在深圳試點,已鋪設數百個貨架,不久就將向其他城市拓展。
2、 互聯網、銷售類公司是主要目標客戶
為一探究竟,近日華商記者來到西安北郊、高新等多處,多方采訪了使用者、貨架安裝企業從業者,運營負責人和參與者。
“無人值守、開放貨架、自助購物”、“即刻補給零食、滿血復活”、“零距離購物”......華商記者咨詢了西安三家不同品牌的工作人員發現,他們前期推廣時大多這樣介紹。以某品牌貨架企業為例,申領條件一般是,第一,公司滿25人(人數越多可申領的越多),辦公地點在高新區、曲江新區、二環以內;第二,有一個好老板支持安裝;第三,夜貓子型需要加班的員工,這些群體晚上有靈感,但肚子不能空。為進一步推廣,宣稱員工好福利,把營養早餐、生鮮水果、零食飲料、加班夜宵送進辦公室,肚子不挨餓隨時保持能量滿滿。另一家品牌工作人員稱,部分商品價格比便利商店低10%-15%。如果不滿足相關條件,可以詳細咨詢,以實際商談確認后為準。
那么,一般是怎么安裝?華商記者來到未央路附近一處寫字樓的29層辦公區采訪時看到,這里擺放著零食貨架,負責人秦川介紹了過程。大約兩個月前有一個業務員上門說,可以提供零食和飲料,公司超過30人就能安裝一個貨架,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同意了。大約半個月后有人上門,擺放了一個冷藏冰箱和貨架,商品有雞爪、花生米,餅干、飲料、方便面等零食,以及各類飲品。“互相合作吧,我提供空間,貨架給公司帶來方便。”他說,貨架占用地方不大,有時還有優惠促銷活動,同事們覺得挺劃算。
華商記者注意到,如今不少寫字樓辦公室門口寫著“謝絕推銷,”怎樣說服企業主然后上門安裝呢?西安創業者、陜西中絲達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宏長期從事零售行業,以及新生業態、互聯網產品地推,曾給西安多家貨架品牌做市場推廣。他介紹,其實投放企業的業務員和場地方雙方在博弈。起初,這些品牌跟一些共享單車聯合推廣,甚至免費上門安裝、送零食。前期主要實地拜訪、地推、試嘗試吃,隨后通過口碑、轉介、行政人員介紹、公司內部工作人員介紹等多種方式和渠道推廣,有的品牌自己組建推廣團隊,有的將市場推廣外包,各類方式不一。不過,有部分擁有員工食堂、難進門的單位并無此需求,也有被拒絕的情況。
3、競爭日趨激烈一層樓辦公室4個品牌同場競技
華商記者來到東郊長纓路附近一處辦公區,出電梯以后看到,辦公室內約有三百多人,有的打電話有的跟客戶洽談各自都很忙,看上去一片忙碌的場景。吳宏正在辦公區域查看無人貨架的使用情況。
“這種貨架把購物從‘最后一公里’縮短到了‘最后一百米’,辦公室購物的場景更加貼近消費者,”吳宏介紹,這種貨架模式最先從北上廣等高層寫字樓開始流行。大約去年9月西安本地一些企業陸續開始投放市場,隨后外地資本和企業涌入,競爭更加激烈。這類項目主要針對高層寫字樓的互聯網、銷售類公司,大多沒有員工食堂又經常加班的白領。可以算是零售市場細分,也可以算“辦公室經濟”的一種。一些創業者看到有商機就談合作、拿商品、存貨、安裝貨架、配送、運營。對貨架提供方企業來說不用專門場地租金和人員售賣,跟傳統超市、便利店相比,推廣成本較低。辦公室購物以熟人群體居多,誠信相對有保證。
去年底到最近,西安多家公司激烈競爭,有的公司辦公區或者一間辦公室內,甚至有四五家品牌的貨架在同場競爭。豹便利、便利蜂、果小美、m美點……在長纓路這家公司辦公區,進門以后右手邊有兩個貨架,擺放著各種零食。繼續往前走,靠墻邊上還擺了四個貨架,人來人往。華商記者統計發現共有4家不同品牌貨架,據介紹另外還有一家簽了合同,只是貨架還沒配送到,很快就是五家。華商記者來到科技路附近一家企業辦公室門口,兩個品牌的無人貨架“比鄰而居”,類似這樣的場景還有很多。“四五個品牌貨架都來這,說明競爭相當激烈。最開始可能有一個,隨后越來越多,都在激烈搶市場。”吳宏介紹。
2月初,西安不少公司陸續舉辦年會或年終總結、聚會聚餐,華商記者看到有的茶歇區域擺放著無人貨架,有人買吃的。吳宏分析,一些開會的酒店門口成為主戰場,貨架企業都在爭奪市場份額。
4、新零售和共享雙重概念加持 資本跑馬圈地混戰”
那么相關企業運行情況如何呢?華商記者采訪了部分品牌的運營負責人。
高鵬是西安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負責人,辦公區域屬于高樓層。大約去年秋天,他發現公司同事在上班過程中可能會需要吃東西,但因為手頭忙或時間成本高不愿下樓找商店購買。就跟行政部門同事商量,準備一些零食作為辦公室福利,但隨后發現夏天天熱或忘記的話,因為各種因素總會有最后一批食品過期,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經過思考,挑選一處地方作為零食盒子擺放在辦公區,后來偶然想起其他企業是否有需求呢?就擺放到其他企業辦公區。華商記者看到,一家咖啡店門口有一個貨架,上面寫著“文文和豆豆”,貨品上面有二維碼。
“最早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一個零食盒子放在辦公室角落,開放式展銷,沒想到隨后各路企業和資本都涌進來。”高鵬對華商記者介紹,前期只想做好展示爭取“小而美”。但是沒想到,去年底開始市場跟風炒作,大量資金涌入,特別是一些北上廣的知名企業紛紛到西安跑馬圈地,發展成共享零食貨架,還被叫做“無人共享貨架”,目前西安至少有10多個品牌。回顧來看,從去年9月份到如今不過半年,“大家進場的速度太快了,”他說。不管別人如何,目前他專注既有市場,暫時不打算擴大規模,“生存下來再談發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余思敏在接受華商記者采訪時分析,無人貨架在大數據研究、社交領域以及流量入口優勢突出,眾電商巨頭紛紛進入,行業內競爭激烈,加上“共享經濟”和“新零售”這兩個火爆概念,得到創業者和資本的追捧。無人貨架模式可以說與自助販賣機類似,但本質上還是存在著較大差異。從擺放場地上來說,自助販賣機主要設置在人流量較大的場地之中,而無人貨架主要針對辦公室消費場景;從成本來說,自助販賣機的主要成本還是在設備以及場租費,而無人貨架的主要的成本還是來自于開放貨架內商品的損耗,前期投入的成本將更低,門檻將更低。
不過,財經評論人士嚴躍進對華商記者分析,無人貨架實質上就是自動售貨機,只是被加上了新零售和共享雙概念,引發資本關注和跑馬圈地。
5、行業進入戰國爭雄時代 尚在探索盈利模式
目前多個品牌都在爭奪點位。近日,有企業推出“小賣柜”,正式進軍無人貨架領域;隨后,看似和無人貨架行業相隔甚遠的獵豹移動,也確認布局無人貨架。多家企業進入這一市場和甚至有快遞公司參與。
從規模看,西安各無人貨架市場開拓總體樂觀。從融資情況看,無人貨架直追共享單車。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無人貨架市場前景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已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目前市場仍有大批無人貨架項目在路上。
吳宏介紹,西安某本土企業快速擴張,一個月鋪設了2000多個點,速度驚人,但算了一筆賬才發現其實光售賣商品的話差價很小、利潤微薄,后續可能通過跳轉廣告等方式盈利。目前,企業大多爭搶高層寫字樓的辦公區,下一步預計到大型寫字樓的一樓設置點位展銷,進一些知名商場商城,產品針對不同客群設計差異、進行調整。未來一定是精細化運作,隨著資本和大企業進入,北上廣的資金和團隊到達西安,類似古代歷史,目前貨架市場可以說“從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未來誰將統一還不好說,”從時間來看其實不到半年,但競爭已經白熱化。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從業者陳旭(化名)介紹,西安一家公司鼎盛期約有300人,專門請人推廣,如今只剩40人;以前有的業務員月入兩萬,現在聽說月入三四千,甚至傳聞部門已經開始降薪、裁員了。
零售專家余思敏在接受華商記者采訪時分析,無人貨架雖有創新但也存在弊端。第一是門檻相對較低,行業競爭激烈;第二,購買靠消費者的自覺性,無法較好的解決貨物損壞、偷盜、漏付款等問題;第三,sku較少。無人可以說是零售行業中最熱門的行業之一,資本頻頻投入除了使行業發展更加迅速之外,也加劇了競爭,就如同此前電商一樣,隨著資本的投入進入百家爭鳴狀態。未來的無人貨架將會有以下幾種趨勢:第一、商品品類全品類延伸;第二、無人貨架品牌以及用戶規模將不斷增加;第三、無人貨架設施將更加科技化;第四、《中國無人店業務經營指導規范(征求意見稿)》已發布,日后無人貨架的發展將更加規范化。無人零售應該是未來線下零售業的主流發展方向,這種模式還是存在盈利能力,但大多數企業處于燒錢狀態。貨物損壞率高、行業競爭激烈,這些問題都導致整體盈利很難。總體看,無人貨架很好的開發了辦公室零售這個空白市場,未來如何盈利還是要看運營模式。
6、未來將上演大魚吃小魚 仍需精細化運營
無人貨架在經過大半年的爆發后,市場終將回歸冷靜。近日,多家無人貨架企業都開始進行業務和人員調整,行業迎來發展節點。
“目前競爭非常激烈,游戲規則改變了,甚至已經亂了,”高鵬表示,也許這股風潮起來了,也許大家還沒看到盈利模式,只是混戰,總體看市場前景很好,關鍵看運營運作。前期混戰局面不可能持續太久,長遠來看,有創新、運營得當、物流配送、團隊等各方面都比較穩妥的會存活下來。有的品牌拿到了融資,也有的苦苦掙扎,未來預計加速分化,經過爆發后市場終究要回歸理性,強者恒強、弱者恒弱。
華商記者查詢發現,最近陸續傳出部分企業撤點、裁員,甚至被淘汰出局的消息。目前西安市場約有十多個品牌,各自盈利模式、運維方向、團隊都不一樣,總體看盈利模式仍然不太清晰,一旦貨損率較高、長期投入堅持不下去的話,將上演“大魚吃小魚”。
專家建議無人貨架創新發展模式。經過跑馬圈地,無人貨架行業的第一階段競爭已進入尾聲,保存實力,活下來,成為百年老店的才是英雄好漢。
記者手記:商業變化日新月異 適合自己的才最好
無人貨架的昨天、今天如何,明天又怎樣?到底是圈地搶點大手筆,還是精耕細作的小生意?究竟是成熟的商業模式,還是表面繁榮?對于這一商業業態,有人點贊有人質疑有人追問,有人樂在其中埋頭賺錢,有人觀察觀望。消費者、參與者、創業者看法各自不同。
到底是否賺錢?未來前景如何?能否沖擊上市?采訪期間,沒有人能給出權威結論。有意思的是,采訪過程中,一聽說記者采訪無人貨架,對方婉拒公開報道。這家企業負責人本來約好采訪面談,也確定了時間和地點。但出發之前臨時接到對方通知說,說實話,目前對于一些發展情況市場人士認知不一致,行業處于洗牌期,未能見到他。
另一位使用方企業負責人講述了這樣的過程。去年冬天,一位業務員上門推介,然后同意安裝,但過了一段時間不見動靜。催問之后,該業務員回復說,哥,不好意思,最近公司資金和人手有點問題,過一段時間再說。隨后有另一家品牌業務員上門,也讓安裝貨架,于是就安裝了。過了幾天,第一家公司的業務員突然上門了,看到擺放了其他家的貨架,就問為啥?只好說,等不來就找其他人了。業務員又說,最近公司老板找到資源了。真無語,貨架市場變化太快了,這就是競爭。
這樣的段子還有很多。正如證券營業部大廳里面那一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創業者高鵬認為,一些傳統產業仍然有利潤空間,但需要下功夫精耕細作。無人貨架已成為炙手可熱的“香餑餑”,還是過氣“網紅”,每個人評判標準不一。有人入局,有人還在觀望,有人開始擔憂,天下沒有永遠的風口,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新時代新探索,每個人都會根據內外情況作出自己的理性選擇。或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來源:華商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