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廚具網
    手機版    二維碼   標簽云  廚具企業大全

全國人大代表李金波: 家電行業可率先建立“碳標識”制度 倒逼企業提升科技投入

2022-03-12 13:11:05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編輯:小編 瀏覽次數:1765 手機訪問 使用手機“掃一掃”以下二維碼,即可分享本文到“朋友圈”中。

氣候變化是21世紀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2015年的《巴黎協定》中提出: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并努力限制在1.5℃以內。國際能源署認為,要想實現“2℃目標”,還需要再削減約35%的碳排放。

 

顯然,“碳中和”是未來唯一的方向。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2019年9月報告,目前全球已有60個國家承諾到2050年甚至更早實現零碳排放。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之一,要求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

 

對于家電行業來說,有能力、也有責任參與到這一計劃的實施。家用電器是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來源,占住宅總能耗的20%以上(供暖后),這一比例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在增長。而且,高達30%的居民碳排放來自于家用電器。

 

作為家電領域的一名工程師,全國人大代表、美的家用空調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今年主要針對家電行業的能源發展、回收體系以及工業互聯網數據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

 

他認為,落實執行“碳標識”,具體表現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生產更多節能的產品,對于企業、行業來說,不僅可以更好地踐行“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略,還從另一方面助推企業的科技水平提升,全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建立中國家電產品“碳標識”

 

據統計,全球主要家電產品的年生產量約為8億臺,其中中國制造的產品多達4.2億臺,占總體的56%。尤其是冰箱、空調占比接近80%,是名副其實的家電制造強國和消費大國。因此,設計生產“綠色家電”,實現“綠色制造”是家電行業的必然趨勢。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能效標識法規以及執行體系,成功減緩了家用、辦公產品在消耗電能和天然氣方面的增長勢頭,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以空調為例,去年7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能效標準,將定頻空調和變頻空調的標準體系統一,并且進一步提升了各能效等級的指標。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成建宏曾預計,新版空調能效標準的實施將使目前的空調市場淘汰率達到45%,2020年能效將提升14%,到2022年將提升30%。這一過程將淘汰現在市場上99%的定速空調型號和70%的變頻空調型號。

 

但是,能效標識僅與家電使用過程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有關,不能涵蓋生產、回收過程的直接溫室氣體排放。因此李金波建議,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科學的家電產品溫室氣體排放評價標準及標識,促進環保、高效家電技術的發展和產品的市場銷售,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實施。

 

“中國家電在全球從原來的跟隨模仿到現在的自主創新,在能效、智造等領域已經跑在全世界的前列。”李金波認為,家電行業目前已經具備率先實現低碳化發展的條件,接下來可以從健全“碳標識”法規、建立中國家電產品碳排放評價標準、建立中國家電產品“碳標識”三個具體措施來推動家電行業的低碳化發展。

 

首先從法律層面來看,目前我國碳標識制度運行的主要指導性文件是生態環境部《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標識使用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國家發改委印發的《低碳產品認證管理暫行辦法》,不管是從立法層級還是從具體制度的設計與安排上來說,法律保障都處于缺位狀態,有必要進行完善。李金波建議參考現有相關國際法規,完善“應對氣候變化法”、“環境保護法”,建立中國產品“碳標識”制度。

 

其次,對內碳排放涵蓋了生產、運輸、銷售、使用、回收等全鏈條各個環節,對外也將對供應鏈及國際貿易產生影響,甚至可能成為貿易壁壘。建立透明、科學的家電產品碳排放評價標準是實施“碳標識”制度,實現低碳發展和規避碳壁壘的雙重效果的基礎。李金波認為,可以在現有國際標準如ISO14067基礎上,綜合考慮產品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盡快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家電產品計算體系及標準。

 

他進一步指出,現有中國環境標志低碳產品標識只具備碳減排標簽而規避其真實碳排放數值的披露,因此無法實現量化管理,消費者普遍對于此類標簽缺乏認識,并沒有引起如能效標簽那樣的消費者關注。所以建議借鑒現有能效標識,參考或規范性引用國際環境標志標準體系,設定不同產品的排放標準分級,標注碳排放量與標準值的百分比,逐漸篩選出需要強制性使用碳標識的產品類型,引導家電產品實現低碳化。

 

李金波認為,率先在家電行業建立“碳標識”制度對企業來說既是牽引,也是倒逼。“一方面可以牽引大家提升科技投入做出更好的產品,讓消費者有更好的使用體驗,讓國家在碳排放上有一個更好的落腳點。”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投入、沒有科技進步、沒有往前,消費者最后就可能不會買你的產品,落后的產能、技術可以通過標準來把它淘汰掉,倒逼大家往新技術方面進步。”

 

李金波以美的集團舉例,近年來,美的通過“T+3”新模式、5G+工業互聯網等新技術,努力在產品的設計、生產、使用各方面做到節能降耗。比如說,廣州南沙工廠經過工業互聯網改造后,勞動生產效率提高28%,單位成本降低14%,訂單交付期縮短56%。

 

李金波認為,企業落實執行“碳標識”,具體表現為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生產更多節能的產品,這將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讓企業主動適應并擁抱國家戰略。

 

完善大件家用廢棄產品回收體系

 

承接著第一個建議,李金波還關注到當下大件家用廢棄物回收問題。他向記者列出一組數據:2018年我國主要家電產品社會保有量總計約20.1億臺,其中電冰箱4.4億臺、洗衣機4.3億臺、空調5.2億臺、熱水器3.7億臺、吸油煙機2.5億臺。

 

據《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系列標準推算,2020年預計將有1.8億臺家電產品達到安全使用年限,需要適時更換。其中:洗衣機超過3700萬臺,空調超過5200萬臺,冰箱超過5800萬臺,電熱水器超過1800萬臺,吸油煙機超過1400萬臺。顯然,中國大家電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安裝新品的同時需要同時回收處理廢舊產品。

 

“但是從家電回收端看,當前我國廢家電回收渠道中約80%來自社會回收,回收水平低,管理不規范,缺乏必要基礎設施,‘最后一公里’始終難以打通,消費者無法便捷的處理廢棄家電,制約了國內家電市場消費循環。”李金波告訴記者,與大件家電有同樣問題的還包括家具(床墊、沙發、書柜等)、陶瓷衛生潔具等大件家用產品。

 

根據GB/T 25175-2010《大件垃圾收集和利用技術要求》中對大件垃圾的定義,大件垃圾是指重量超過5kg或體積超過0.2m3或長度超過1m,且整體性強而需要拆解后再利用或處理的廢棄產品(如廢家具)及各種廢家用電器、電子產品等,可分為家具、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其他大件垃圾三類。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家電、家具等家居產品進行一體化更新換代的需求不斷提升。然而,由于這些大件廢棄產品具有體積大、質量重等特點,同時缺少便利的回收投放點,致使這些大件家庭廢棄產品要么隨意丟棄,要么被非法拆解點拆解,造成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

 

李金波以家電行業舉例,家電生產企業自2016年起嘗試通過“逆向物流”等方式回收廢家電,但由于資質申請較難,且回收成本高,單純依靠市場化運作無法長期維持。反觀國外,包括德國、法國、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目前均依靠政府進行大件家用廢棄產品的分類回收和管理。

因此,李金波認為,我國亟需建設涵蓋家電、家具等大件家用廢棄產品回收的基礎設施,健全、完善大件家用廢棄產品回收體系。

 

具體可以從五個方面入手:以地方政府為主體,建設大件家用廢棄產品存儲基礎設施;以地區為單元,加強對本地區廢棄產品回收者的規范管理;制訂規范性文件,明確嚴禁隨意丟棄大件家用廢棄產品;加大力度開展對家電安全使用年限的宣傳提醒活動;以及適時修訂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李金波特別強調,要構建“以地方政府為管理主體,消費者規范廢棄,相關方各負其責”,兼具公益性和市場化具有中國特色的大件家用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制度。他進一步解釋稱,“中國特色”體現在新型舉國體制上,可以通過政府統籌安排,發揮行業協會的力量,比如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積極推動建立、規范家電回收市場。

 

“公益性體現在,家電中部分化學物質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對自然生態環境甚至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在李金波看來,構建“大件家用廢棄產品回收處理制度”勢在必行,這不僅需要政府的主導和推動,還要積極引導企業主動參與,降低政府配置資源的高昂成本。



中華廚具網(www.hoppecoke.com)

 
本條標題:全國人大代表李金波: 家電行業可率先建立“碳標識”制度 倒逼企業提升科技投入
本條信息網址:
文本助手 資訊搜索 分享好友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閱讀關鍵詞 中華廚具網 商用廚具 碳中和
  • 手機瀏覽本文

    手機應用中掃描本文二維碼,即可瀏覽本文或分享到您的社交網絡中。

  • 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關注中華廚具網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行業最新動態。

版權/免責聲明:
一、本文圖片及內容來自網絡,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如涉及各類版權問題請聯系及時刪除。
二、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三、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中華廚具網

0相關評論
今日熱點文章更多
品牌聚焦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
熱門頻道
關閉廣告
合作伙伴:
中華廚具網 魯ICP備2021046805號         魯公網安備 37162502000363號 (c)2018-2025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資有風險 加盟需謹慎
關閉廣告
關閉廣告
99久久国产热无码精品免费 | 亚洲国产香蕉人人爽成AV片久久 |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不卡| 99久久国产亚洲综合精品|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视频| 欧美777精品久久久久网|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 久久av高潮av无码av喷吹| 要久久爱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色|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 久久国产色AV免费观看|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特色影视| A狠狠久久蜜臀婷色中文网|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电影网|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www| 久久ZYZ资源站无码中文动漫|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AA级片免费看视频久久|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思思久久精品在热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