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朝陽區食藥監局對便利店進行檢查時發現,部分便利店沒用制售關東煮的資質卻在售賣,承諾的“四小時廢棄”制度在執行方面存在較多問題。朝陽區食藥監局將對超許可經營的便利店進行立案調查。
昨日上午9點,北青報記者跟隨朝陽區食藥監局執法人員來到位于三里屯的一家“全時”便利店。進店后發現,收銀臺附近的桌子上,放置著若干用于制售“關東煮”的木桶。但經查,該店的經營許可范圍中不包含“制售熱食”一項,也就意味著該店沒有制售“關東煮”的資質。
店員說:“從3月8日左右就不賣關東煮了”,而原因是“內部調整”。但執法人員查詢收銀系統發現,該店在3月14日有大量“茶葉蛋”、“墨魚丸”、“黃金魚袋”等的銷售記錄。對此,店員解釋說:“新來的收銀員不太了解操作規范,誤點了。”執法人員目前已要求該店調取監控錄像進行核實。
此前有媒體報道,該店的“關東煮”有隔夜“回爐銷售”的情況。執法人員查詢了該店的“廢棄記錄”發現,廢棄記錄并不是按照“具體到分鐘”的要求進行的,僅將一天內廢棄的食品做了簡單記錄。“你們承諾關東煮四小時后就廢棄,但記錄上為何沒有時間?”面對執法人員的詢問,該店負責人表示會進行整改。
“廢棄記錄是很重要的追溯依據,關東煮是從加熱開始計算時間,記錄中沒有精確到幾點幾分,就很難實現‘四小時廢棄’的承諾。”朝陽區食藥監局的工作人員說:“關東煮長時間加熱,或隔夜后再加熱,很可能會出現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接下來將做實驗,來確定長時間加熱的危害。
對于該店超許可權限加工制售關東煮的行為,朝陽區食藥監局將立案調查,對違規行為也將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進行處罰。
隨后,北青報記者來到位于東三環博瑞大廈底商的一家“全時”便利店,該店的“關東煮”也合上了蓋子。“今天突然接到總部通知,不讓賣了,說我們的證可能有問題,要補辦才能賣。”
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