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說,正月里都是年,大年節的總要說點高興的事兒,但*近有件事兒卻讓人憋不住了。事情還得從頭說起,前不久的一天,我打開電視機看“x醫生”。一個營養師在講***飲食應注意的問題,控制飲食、適當運動,講得條條是道,本來挺好的,但接下來就越來越不像話了。說“主食盡量吃雜糧,因為精米精面會使升糖指數加快,所以不要吃這些‘零營養’的主食”。主食盡量吃雜糧這話沒毛病,但“零營養”就有點語不驚人誓不休了。節目中的這位營養師當時還進一步解釋“其實精米精面也含有一定的營養素,但鑒于它使升糖指數加快的問題,我們視它為‘零’營養”。如此振振有詞,語氣堅定,難道營養科學里真的是這么定義的?
咱們首先*簡單地用一下網絡的搜索引擎,就能看到“精米”的科學定義,我在里面可沒有找到“零營養”的字眼。精米:精磨后的精白大米,去掉了糠皮和糊粉層。相對與普通大米,“精米”含糠更少,含其他雜質也更少,外觀亮度更高,制成的米飯更白,口感一般好于普通大米。含有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但是,由于加工精度更高,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米胚和皮層去掉的更多,因此“精米”的營養含量要明顯低于普通大米。
再看看白面的定義,也是我們百姓說的小麥富強粉:面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富強粉是指一種比較精細、面筋含量高、雜質少、較白,類似于精粉的高筋面粉。1949年以前,中國面粉分1、2、3、4號粉,大宗的是2號粉,以各種商標行銷各地。20世紀50年代初,逐步取消原有的牌號,統一改為一、二、三等粉,分別定名為富強牌、建設牌、生產牌,質量分別相當于原來的2、3、4號粉,富強粉因此得名。
看看這樣的解釋多機智和全面,一方面告訴你精米、白面有什么營養,另一方面又告訴你有什么不足,吃的時候注意什么。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學營養的那個年代,營養老師告訴我說,大米、白面屬于半完全蛋白質,在動物蛋白不足的今天,我們應當注意,吃饅頭的同時再吃些米飯。于是乎,食堂的大師傅開始“罵”我們了:“這些學生也不知犯什么病了?要二兩米飯、一個饅頭”。我們膽大的男生告訴他們是“蛋白質互補”,大師傅一臉的“蒙”。
當然,那個時候的“營養學”課很不健全,營養科學也沒發展到今天的水平。有個典型的實例和后生們分享一下:那時,纖維素不算營養素,只是說“促進胃腸蠕動”。也就是說,沒有今天對膳食纖維這么進一步的認識,不但能促進胃腸蠕動,還能幫助腸道中的有益菌增長,使腸道中保持菌群平衡等。記得當時有一次一個**學了半年營養的老師說,“玉米因為含纖維素很多,所以就沒有白面有營養,常吃玉米面的人就長不了高個兒。”當時一個膽大的同學直接舉手說,“不對,老師!我爸就是吃玉米面長大的,身高180cm 呢。”
今天,“膽大”的我也說,大米白面沒有錯,玉米更是富含營養素,錯的是你的吃法,作為營養師更不能在電視里這么忽悠。
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