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制定發布的國內**《嬰幼兒輔食餐》團體標準在北京發布解讀,通過了專家評審委員會的多輪評審核查。
專家指出,這一團標的發布以及相關解讀,不僅可為用戶提供更加科學、健康、營養的分月齡輔食餐指導,也為產業界加快推動輔食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科學指引和動能。
生命早期的營養與兒童期和成年期的健康有著密切關系。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幼兒從滿 6 個月開始就添加輔食,我國衛健委于2020年發布的《嬰幼兒喂養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也指出,嬰兒6個月起應當添加輔食,逐步增加輔食添加的頻次、種類和調整輔食質地,滿足嬰幼兒所需營養素和能量供給,確保嬰幼兒良好生長發育。
但是在我國,仍有許多家庭尚未正確認識到輔食餐的重要價值。艾瑞咨詢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中國輔食品類的滲透率持續穩步提升,從一周餐食中有喂輔食的滲透率看,從2013年的20.5%持續上升至35.1%。而在美國市場,這一數據于2020年便已達到75.5%,與其相比較,中國的輔食市場和產業規模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作為“史上*嚴”奶粉“新國標”的主要起草者之一,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韓軍花表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里明確提出滿六個月的嬰兒,**雖然仍是非常重要的營養來源,但是已經不能滿足嬰幼兒的全部營養需求,必須添加輔食。及時引入嬰幼兒輔食在為嬰幼兒提供能量、營養素以及促進嬰幼兒生理發育、機理發育和心理、手眼協調發育上發揮重要作用。
當下,我國嬰幼兒輔食標準較為寬泛,亟需通過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的引入來進一步完善細化。此次嬰幼兒輔食餐團體標準的發布能滿足我國市場和創新的需求,同時兼具先進性、前瞻性、創新性、靈活性和快速反應性。
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