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上說,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不能低于國家標準,企業標準高于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取得了較大進展。在衛計委的官方網站上,衛生計生標準中的監督類“食品安全”分類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限量》等510條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涵蓋從原料到產品涉及的各種成分限量、定量范圍,它們像是組成食品安全長城的磚瓦,不僅是規模化食品工業生產的底線,也是衡量食品安全的理性尺度。但必須強調的是,食品標準的制定永遠都滯后于現有的食品種類和情況,標準的制定也不是為了防范**的非法添加。惟有食品安全監督實現全過程、無縫隙銜接,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
q:我國目前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現狀如何?
今年年底前要對食品標準進行統一清理
劉秀梅,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中國****控制中心食品安全原**專家:
食品安全標準方面是近兩年進展*大的一項工作,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下設十個技術性分委員會,基本是對應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而設立的,包括污染物、微生物、食品添加劑、營養與特殊膳食、產品標準、規范、包裝材料、檢驗方法、農藥殘留和*藥殘留。這些技術委員會,對將要制定的食品安全標準的技術內容進行審議,或是在某些委員單位主持、研究、制定食品安全標準。比如“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標準,是一個新的基礎性標準。
根據食品安全標準“十二五”規劃,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在2013年底前要對國內現有食品相關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統一進行清理。這些標準分布在15個部門,大概五千多項。標準中有安全指標,有質量指標,還有一些重疊交叉的標準,把所有這五千余項標準進行集中整合,將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指標整合后統一發布為食品安全標準。
云無心,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標準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安全。只要符合標準,在那項指標上,對健康的風險就小到可以忽略不計。但國家標準相當于一個安全指南和執法依據,它的效益要通過執行來體現。而所謂的對食品安全的“無縫隙監管和對接”,云無心認為,并非只有“是”與“非”兩種極端狀態,而是存在連續的中間狀態。標準的修訂,其目標之一也是減少模糊地帶,讓執法權限與依據更加明確。
q: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之間的關系究竟是怎樣的?
企業標準高于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蜂蜜國標、乳業國標、食品添加劑國標——國標應該是比元芳更忙碌的詞。而實際上,國標本應該是各個行業的“節操底線”,而非“貞節牌坊”。
云無心認為,國家標準是對相應產品的*低要求,而企業標準是企業對自己的要求和保護。而現有的食品標準是否落后于現有的食品種類和情況,在不針對具體案例而泛泛總結沒有價值,是沒有意義的問題。
以一直處于公眾關注焦點的嬰幼兒奶粉為例,雀巢大中華區醫務總監李文軍則以自身品牌為例,解釋說,雀巢的標準往往是綜合各國標準后制定的更高的企業標準。
東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國家乳品研究中心**工程師酈韜珉說,與中國對乳制品制定國家性標準相比,歐美國家國內嬰幼兒奶粉生產更多使用的是企業標準,由專門的食品檢驗、技術監督部門進行備案和追蹤,對企業標準進行審核、監督。而國際嬰幼兒奶粉貿易遵循的是iso和idf乳業檢測方法標準。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中國乳業協會常務理事南慶賢說,正常的情況是,企業標準高于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國家標準之間存在差異性。還是以乳制品標準為例,“因為牛奶的產業鏈非常長,如果企業標準和國標一樣,比如在噴粉生產過程中,很可能就損失了一些營養元素,*終產品達不到國標。”
而類似于農夫山泉的不符合國標但符合地方標準的新聞事件,云無心說,原則上說,地方標準、行業標準不能低于國家標準,農夫山泉事件是由于地方標準沒有隨著國標更新而更新造成的。
q:“我國食品標準低于國外標準”,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國標準并不低于國外標準
事實上,我國在很多領域的食品標準并不比國外低,甚至比國外標準更嚴格。
以乳業標準為例,新修訂的標準是我國嬰幼兒乳粉的***標準,被譽為“世界上*嚴格的標準之一”。乳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標準內許多指標等同采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標準,有些指標則是codex沒有的,例如乳清蛋白要占蛋白總量的60%,提出了氨基酸模式,乳糖要占碳水化合物的90%等。南慶賢說,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標準中并沒有乳糖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等檢測指標。
“并不能簡單說哪個標準就是‘世界上*嚴格’的標準,只是說在某些檢測項目上比codex標準的項目多。比如要求乳清蛋白占蛋白總量的60%,提出氨基酸模式,乳糖占碳水化合物的90%等。嬰幼兒奶粉,特別是一段奶粉,對于0-6個月的嬰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乳清蛋白高,酪蛋白低,這對嬰兒來說是好事。這意味著我們以更高、*好的標準來給嬰幼兒提供**口食物。”
q:食品標準到底應該如何制定和完善?
“**調查”健全不了食品標準
每一次食品安全事故出現,“法制不健全”都會被拿出來說。食品標準應該如何制定,是高度專業化的事情。云無心說,在國際上,權威的機構像世衛組織(who)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都不會通過“**調查”或者“**表決”來制定食品安全標準。
通常,這些機構要制定或者修改一條標準,都會委托一個專家組提供一份詳盡的文獻綜述。專家組對公開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數據可靠程度、證據強弱、生物學意義等進行學術評估,并做出推薦意見。這樣的一份報告會公開發布,接受學術界以及公眾質疑,然后是立法部門根據推薦意見來制定標準。
因此,這些標準制定出來,即使有爭議,也不會引起大的反對。而反對的人,也是通過提交新的證據來要求改變。云無心認為,在這方面,中國的主管部門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語 錄
根據食品安全標準“十二五”規劃,食品安全標準審評委員會在2013年底前要對國內現有食品相關標準,包括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統一進行清理。這些標準分布在15個部門,大概五千多項。標準中有安全指標,有質量指標,還有一些重疊交叉的標準,把所有這五千余項標準進行集中整合,將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指標整合后統一發布為食品安全標準。——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劉秀梅
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