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說,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連日來在山東、安徽、江蘇等地調查發現,這些蔬菜不少是在還沒有成熟時被抹上“催熟劑”,提前上市,進入百姓餐桌的。令人擔憂的是,催熟劑是否可以隨意使用,到底有沒有害,有關部門竟給不出明確說法。據菜農說,按畝產3000斤西紅柿計算,1畝地催熟西紅柿能多賺3000元左右。
有了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人們在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反季節蔬菜,但是即使是反季節蔬菜,如果能夠提前上市,贏得了時間,同樣也能賣個好價錢,而且還能增加蔬菜的產量,有了這么多的好處,對于這些幫助蔬菜“催熟”的化學“催熟劑”,菜農們自然不會放過,加之沒有部門監管和檢測,“催熟劑”儼然成了菜農手里的“油鹽醬醋”,放多放少全憑經驗,至于這樣的催熟蔬菜對人的身體健康是否有危害,目前任然還是一個未知數。
前一陣子,一些地方的瓜農,因為在種植西瓜過程中,使用了水果“膨脹劑”,造成西瓜爆裂,人們戲稱為“地雷西瓜”,就在人們對這種“膨脹劑”的安全問題產生擔憂時,有專家出面解釋,說這是一種植物生長劑,只要按標準規定使用對人體沒有危害,但是具體按什么標準,專家并沒有給出答案,隨后關于這種“膨脹劑”爭論便不了了之,現在,這些蔬菜的“催熟劑”實際上也是一種植物激素類藥物,從報道的情況看,是否安全,專家也沒有給出權威結論,仍然是個“謎團”。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是藥三分毒”,“膨脹劑”也好,“催熟劑”也罷,終歸都是一些化學藥品,用這樣的藥品膨大、催熟的瓜果蔬菜總有些讓人不放心,畢竟加了這些“藥品”的瓜果蔬菜都不是正常生長成熟,如果上面殘留了這些藥物,被人吃進肚里,要說一點危害都沒有,是很難讓人信服的,但是,究竟有多大危害,相關部門應該積極主動的給出權威答案,不能讓廣大市民和菜農心里都是一本糊涂賬,更不能等到最后吃出了問題,造成了災難才開始當回事。
菜農想讓自己種植的蔬菜提前上市,或是增加產量目的是為了增加其收入,這種心情完全可以理解,市民對一些沒有按常規出現的“催熟”蔬菜產生擔憂,怕因為嘗鮮給自己的身體造成危害更是人之常情,畢竟食品衛生安全事件的屢屢出現已經讓人們繃緊了神經,深怕一不留神讓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受到傷害,實際上,蔬菜的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不僅對普通老百姓會產生威脅,對所有家庭都會有傷害,因此,作為國家及市場監管部門切不可等閑視之,盡快對市場上的催熟蔬菜給予權威的科學認定,讓種植者明白,讓消費者清楚,希望蔬菜的“催熟劑”也能催快相關部門的監管腳步,盡快解開人們心里的這個“謎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