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營養不良仍然是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在發展中國家表現的更為突出。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我國雖然已經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但是以碘、鐵、鈣、維生素a等微量營養素為代表的營養素缺乏問題仍然普遍存在。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僅缺鐵性貧血的患病人群,就約有2億多人,貧血率為20.1%,兒童、青少年、孕婦、哺乳期的婦女尤為嚴重。鐵缺乏嚴重影響機體內的氧的運送、造血和免疫功能,影響兒童青少年的智力發育,對我國人口素質及國民經濟發展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在營養改善方面食物強化是一項重要的措施,是預防控制營養素缺乏的有效干預手段。我國開展的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也為預防控制其他微量營養素缺乏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鐵強化醬油具備同樣的原理,通過在醬油中加入可以被人體吸收的鐵,來彌補膳食中鐵供給不足,或補充由于處于生長發育期或特殊生理狀況下機體對鐵需要量的增加。通過鐵強化食物來改善居民缺鐵狀況是國際上通用的手段,也是我國改善居民鐵缺乏的策略。
為應對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對我國居民造成的危害,2003年,在全球營養改善聯盟的資助下,衛生部在7個省(區、市)啟動了“鐵強化醬油干預”項目。項目實施三年來,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監督等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生產企業、媒體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效。項目地區居民對身體鐵缺乏的危害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對食用鐵強化醬油的目的、意義有了更多的了解。據監測,項目縣居民鐵強化醬油知曉率達到70%以上,婦女貧血率三年以來下降了30%。通過項目的實施,已經逐步摸索出了一條政府支持、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和企業參與的多部門、跨行業合作的國民營養改善新路子。實踐證明,采用食用鐵強化醬油改善我國居民鐵缺乏的工作模式,符合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惠及廣大的農村地區,投入低,效果好,群眾容易接受,有可持續性,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