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發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1正式實施,6月23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為此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酒類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對加強酒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進行了全面部署。
添加劑新標準的實施,引起生產企業的廣泛關注,那么,葡萄酒產品檢測項目是否會有新的調整和變化?為此記者電話采訪了國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技術科科長李燕,據李科長介紹:《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在葡萄酒產品中沒有增加新的添加劑品種,葡萄酒產品的常規檢測項目沒有任何改變。她認為現在大部分葡萄酒生產企業都非常重視產品質量,在生產過程中自覺嚴格遵守各種技術規范,對添加劑的使用更是慎之又慎。
記者發現在此次頒布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涉及到葡萄酒允許添加的品種較之前的標準并沒有改變,如二氧化硫、山梨酸鉀。在新的標準中看到,作為抗氧化劑和護色劑使用的d-異抗壞血酸及其鈉鹽也被列為允許添加的品種,而據了解,此品種卻不在葡萄酒產品的常規檢測項目中。d-異抗壞血酸及其鈉鹽在食品行業應用較廣,雖被廣泛認為是綠色安全的一種添加劑,但使用過量同樣會影響身體健康。
目前,葡萄酒標準中允許使用的添加劑有十幾種,如常見的二氧化硫、蘋果乳-酸菌,酵母培養物以及澄清劑,為了增加葡萄酒的色澤、口感、香氣,還會添加更多的產品。據了解,從近幾年添加劑的使用情況來看依然存在四大問題:一是小部分企業違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劑:一些小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非法使用一些未經國家允許的非食品添加劑。二是超范圍使用: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非《葡萄酒》新國標及《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沒有注明的品種,如色素、糖。三是超限量使用:為了達到葡萄酒中的某種特色,而加大添加劑的使用量,如為了防腐,苯甲酸及山梨酸的超限量使用。四是使用偽劣添加劑:目前,對添加劑的生產及監管缺少相應的檢測與標準,致使一些劣制添加劑出現。
添加劑的使用是把“雙刃劍”,在防止釀造過程中葡萄汁變質腐敗,改善酒的風格的同時,也帶來相應的安全隱患。業內人士呼吁,添加劑的使用監管是一個長期規范的過程,要常抓不懈,與此同時,還要加大科研投入,對不同添加劑使用的條件和劑量產生的影響,進行科學跟蹤與研究。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