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不斷上漲,部分市民逐漸把魚肉當成“替代品”。不過,鯽魚、鳊魚、草魚等淡水魚價格最近也“呼呼”直漲,同比普遍上漲了100%。
淡水魚全線漲價,同比翻番
鯽魚10元一斤,鳊魚8.5元一斤,青魚7元一斤。記者昨在鎖金農貿市場了解到,和今年初相比,上述幾種淡水魚每斤分別上漲了2元左右。“魚倒是很新鮮,就是價格高了點。”正在購買鳊魚的陳女士說,去年一斤豬肉也不過10元左右,要不是老伴愛吃魚,她真有點舍不得買。
秦淮區新橋農貿市場的鰱魚,則從一個月前的3.5元一斤漲到4.5元一斤;香鋪營農貿市場的草魚,也從一個月前的7.5元一斤漲到8元一斤。
“和去年同期相比,目前淡水魚的價格基本都翻了一番。”惠民橋農副產品市場信息科科長章茂華介紹,尤其是從6月份以來,淡水魚的價格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
旱澇災害導致減產,上市量降三成
章茂華分析,淡水魚價格大幅上漲,主要是因為前段時間接連發生旱澇災害,導致淡水魚產量下滑,供應不足。從市場統計來看,南京的淡水魚大部分來自江西、湖北和安徽,眼下存塘量越來越少,補放的魚苗還沒有長成,正處于青黃不接的時候。現在惠民橋農副產品市場每天淡水魚供應量只有20噸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
來自農業部的統計顯示,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等五省今年受旱養殖面積達1396萬畝,損失成魚和魚種77.4萬噸、水產苗種311.5億尾;6月份旱澇急轉導致漁業生產再次受災,湖北、湖南等9省(區)養殖澇災面積約325萬畝,損失水產品約28萬噸。
此外,飼料價格上漲、需求增加也進一步推高了淡水魚的價格。
業內人士認為,淡水魚最近漲價主要是自然因素,帶有一定的偶然性,預計到國慶節后補放的魚苗將長成上市,價格也將逐漸回落并保持穩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