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兩條鯽魚本來十來元就夠了,現在要多掏好幾塊了。”夏日炎炎,本是水產品消費的淡季,但細心的市民發現,近期宜昌水產品的價格是不降反漲,讓菜籃子拎著有點沉。
記者走訪城區部分菜市場發現,鯽魚由7元/斤漲至8元/斤至8.5元/斤,白鰱由2.8元/斤漲至3.5元/斤,黃骨頭由15元/斤漲至18元/斤。“都漲了,鱔魚都漲到24元一斤了。”在宜港路菜市場,一商販告訴記者,豬肉上漲帶動水產品漲價,因為漲價不少市民都選擇相對便宜的水產品,價高的水產品現在都沒有賣了。
果園一路一水產品商販告訴記者,造成今年水產品價格上漲主要是自然災害和成本原因,再加上以豬肉為代表的畜產品價格過快上漲,使得作為替代品的水產品價格出現上漲。
不過,對于水產品下半年的走勢,也有業內人士分析,“隨著漁業生產將逐漸恢復,水產品產量也將穩中略增,水產品價格也將穩步微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