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欺詐門”不斷發酵,繼“骨湯門”、“罰款門”、“鑒定門”之后,味千拉面股價狂跌,市值損失1/4。自2007年起連續四年蟬聯“胡潤餐飲富豪榜”首富的味千女掌門潘蔚,身價瞬間蒸發約22億港元。
就味千拉面所涉“鑒定門”,《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調查了國內一些食品行業。據知情者透露,很多食品企業都和食品工業類大學、研究機構、協會、專家有過合作。不過,在合作方式上,由于雙方大多關注技術領域,而對檢測鑒定報告、專家肖像等約定十分模糊。實際運作中,企業往往會利用這些約定不明的“硬件”大加宣揚,當企業運轉良好時,各方都相安無事,而一旦企業出現質量、誠信等問題,科研院所、專家便難辭其咎。
專家表態:與味千拉面沒有合作
7月25日,味千(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在其官網上發布《關于媒體對味千拉面湯料報道的官方回復》。回復稱,在味千官網上公布的味千湯的鈣含量是濃縮液的檢測結果,數據來源真實。味千湯底的鈣含量是由于濃縮未還原的計算方式錯誤而致,對此已經修改。味千提供的檢測報告是2006年委托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所出具的。此檢測報告的主體和所蓋公章均為“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正是這份檢測報告引起軒然大波。媒體報道稱,這份檢測報告是當年味千花6000元買的。
據制定這份報告的主要參與者、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向記者回憶,2006年的一天,中國烹飪協會美食營養委員會通過學院退休的老教師蔡同一找到自己,說準備推廣營養均衡的中式美食快餐,希望她所在的實驗室給“骨泥濃縮湯料樣品”做下測試,檢測一下里面的營養成分。“當時并不知道這是味千拉面的產品,也沒有見到過味千拉面的人。當時的營養評價協議是與中國烹飪協會簽訂,檢測費用也是由中國烹飪協會所提供。無論是自己,還是學院、學校和味千拉面均沒有過任何合作。”范志紅稱。
據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介紹,當時農大食品學院受中國烹飪協會的委托對味千拉面湯底進行分析,純粹是科學研究項目,沒想到居然被當成了企業的宣傳資料。味千拉面偷換了概念,夸大了湯底的營養成分。
霧里看花的“專家鑒定”
據記者調查,企業與專家直接或間接地“合作”而提升品牌形象的做法在行業內并非秘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