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買水果的市民大概會留意到,許多水果店的門口以及超市水果區的邊緣區域常會擺放著部分價格較低的水果,這些水果從外形、色澤上看,要比擺放在銷售臺面的水果更不美觀,顏色也不同程度的有所變化。據記者幾次在購買過程中觀察,這些水果多是因存放時間較長或品質已發生改變等原因而降價銷售。這些水果因價低也獲得了部分龍巖市民的青睞。這些水果還能放入店內銷售?店家是如何處置的?市民是否適宜購買?帶著這些問題,8月2日至3日,記者走訪巖城幾家大型水果店、超市及相關部門。
不同群體對低價水果態度不一
8月2日傍晚時分,記者在幾家大型水果超市走訪時發現,位于登高路、龍騰路的2家水果店前,幾個塑料籮筐里裝有桃子、黃花梨等水果,這些水果看起來果皮皺皺的,聞起來味道遠不如新鮮水果清香,甚至有部分已變質。籮筐前有許多市民正在選購。記者上前采訪了正在選購的市民。
“這些水果還是能吃的,雖然看起來丑點,把皮削掉,把有一些壞的地方削掉,吃起來就和那些價格高的水果沒有什么兩樣,而且像我們老人家,隨便吃吃就好了。”65歲的張大媽對于低價水果頗有好感,她還說,老人家吃這些變軟的水果更容易消化。記者也發現,在低價水果筐前停駐的多是些中老年婦女。
在登高路的一家水果店內,一年輕白領林小姐告訴記者,7月底,她在溪南一家超市購買了半個西瓜,當時導購員告訴她,這西瓜是剛摔裂后切剩的一半,所以低價銷售的,她聽后拿起西瓜掂了掂,看了看瓜瓤也還挺鮮紅,應該沒問題,于是她就購買了,可是沒想到,買回家后才發現這瓜已經變味了。此次購買經驗使她決定再也不貪“便宜”。一旁的黃女士也對低價水果不認可,她總覺得這類低價水果是快要爛掉的,感覺吃起來不衛生、不安全。
商家解釋,低價水果只是些碰傷或者賣相差的
通過走訪,筆者了解到,一般的水果店和超市是根據不同水果的具體存放時間來訂進貨量,比如存放期較長的瓜、橙等會一次進多一些;像葡萄、桃子之類不能久放的水果,就相對少進一些。對此,一水果店的范主管表示,為保證顧客購買到新鮮放心的水果,他們售賣的水果均為當天早上購入的。一些大型連鎖超市,則是根據一定周期更換水果。
對于低價水果區,米蘭春天麒豐店的饒店長說,在低價水果區出售的水果,并不存在如腐爛、變質等質量問題,基本上是形狀不美觀,或者在貨物裝卸、擺放的時候不小心碰傷,或者是在店內存放較久的常價水果。對于過了食用期的水果,銘豐水果的范主任表示,他們把每天沒賣完的水果免費捐贈給動物園,他們所售的低價水果只是碰傷或者不好看的。而米蘭春天和新華都這兩家大型超市針對過了食用期的水果則是自行妥善處理,噴灑非食用藥劑,然后送往垃圾場徹底銷毀。據新華都街心店的丘店長介紹,該超市會在全天工作時間派員工不定時地檢查水果的質量,把有質量問題的挑揀出來,在晚上超市關門時統一處理,以確保無論是常價水果還是低價水果,都符合食用質量要求。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