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骨湯門”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味千拉面在廈門的一家配料作坊被查處。蹊蹺的是,這個小作坊使用的是“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其法人代表與上市味千的法人代表均為潘慰。然而,這個小作坊真是自稱衛生標準通過國家檢驗及認證的味千拉面的“加工中心”嗎?此加工中心是假冒味千在進行生產,還是味千拉面的“嚴格衛生標準”謊言又一次現形?兩路記者奔赴廈門、重慶展開調查。
8月1日,有市民因懷疑某“黑作坊”生產味千拉面的產品,而向廈門當地媒體舉報。當地工商部門對廈門湖里殿前一條偏僻小路邊一個不起眼的加工點進行了突擊檢查。
檢查的結果是:加工點堆放著印有“味千拉面”的箱子、其衛生許可證已過期、配料的生產日期被篡改。記者還在現場發現了濃縮包裝的“味千千味湯”。而據加工點的工人稱,這些保質期只有數天的 “早產”配料將送往廈門、福州、泉州以及漳州等地的味千拉面門店。加工點一位林姓的負責人更是表示 “這是味千拉面的中央廚房”。
在工商執法人員要求該加工點負責人出示營業執照時,上述林姓負責人拿出的是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營業執照上的法人代表為“潘慰”,而味千拉面的創始人也是“潘慰”。
這樣一個疑為“黑作坊”的加工點真是自稱衛生標準通過國家檢驗及認證的味千拉面的 “加工中心”嗎?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在其中又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奔赴廈門、重慶兩地展開調查,試圖撥開層層迷霧。
味千廈門加工廠“見光死”
記者在廈門湖里衛生監督所看到,上述加工點的食品衛生許可證顯示其身份為 “重慶味千餐飲文化有限公司廈門加工廠”,在殿前落地已經4年左右,主要經營范圍為配送(加工)肉制品等。
湖里衛生監督所的一位負責人介紹說,湖里衛生監督所在工商所之后前往檢查,當時該工廠已經沒再進行產品生產。而此前廈門本地媒體的報道信息指向該工廠之前至少有進行一些半熟品生產加工,且有產品出現生產日期晚于當時時間的 “早產”現象。而“味千千味湯”,配料表上標注的成分為豬骨湯精、食用碘鹽、千味湯調味料等,產地為上海。
“很多是配送。”湖里衛生監督所一位人士告訴記者,加工廠提供的配貨單顯示,其配送的很多材料均顯示已經打包成箱,部分材料后還顯示其產地,比如糯米等來自深圳,但“味千千味湯”卻未顯示產地。
不過這家工廠卻著實惹怒了地方監管部門。據介紹,這家加工廠只有重慶公司的營業執照而無本地營業執照,加工廠人員解釋稱,他們屬于連鎖企業的“中央廚房”,只是配送內部門店,沒有對外經營,因此不需要在廈門當地辦理營業執照。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