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地處我省西部旱區,水資源短缺,平均降水量遠遠小于蒸發量,十年十春旱。2004年以前,糧食產量一直在40億斤左右徘徊。
然而,我市去年產糧突破百億斤,用不足全省5.1%的耕地,產出了全省10.8%的糧食。
巨變,緣何而起
四年前,春季低溫、夏季大旱,林源鎮農民孔愛芹種了100畝玉米,產糧2萬多斤,本兒都沒合上。當地流傳著一句話:種玉米等于鍛煉身體。
2008年,全市推廣玉米膜下滴灌,孔愛芹做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當年,44畝膜下滴灌玉米產糧6萬斤,畝產近1400斤,讓她笑得合不攏嘴,像吃了蜂蜜似的,逢人便夸膜下滴灌好。
2008年以來,我市共推廣了322萬畝玉米膜下滴灌,平均單產2000斤,是常規種植玉米的一倍。去年,糧食產量突破100億斤,較2004年翻了一倍還有余。
目前,我市膜下滴灌玉米采用“ 兩壟一平臺”的栽培模式,畝保苗4200至4500株,比常規玉米多1000株以上,也促進了農業規模經營、集約化生產,現在每個農民能照顧200多畝玉米。同時,玉米地覆上膜以后,能增加200多攝氏度積溫,延長生長期7到10天,山西、鄭州、河南、吉林的一些高產玉米品種也紛紛落戶大慶。
玉米膜下滴灌是一項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如遇干旱年份,增產效果更為明顯。膜下滴灌種植玉米,一畝地僅需30 立方米水,用水量是噴灌的一半,是漫灌的七分之一。如果全市建成400萬畝膜下滴灌玉米,年可節水3 億立方米。用這些結余的水量,可發展旱田灌溉700萬畝以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