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心網訊 8月10日,石河子統計局公布了7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5.7%。其中,食品類以10%的漲幅高居首位,豬肉價格仍是主要推手,衣著、居住、醫療保健用品、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分列漲幅前二至五位,五項類別的漲幅均超過3%。[亞心熱帖:cpi漲吧漲吧不是罪 低工資的人吃不起飯]
透過數字還原到百姓的生活之中可以發現,從最初的水、電、煤、石油等資源性產品提價,到飼料、柴油等衍生品價格走高,再到豬肉、雞蛋等食品原材料價格上漲,最后傳導至餐飲漲價。相關業內人士認為,要改善目前的漲價預期,控制通脹,需要政府出臺更加有力的措施,公示相關信息也需要更加透明,爭取讓每一位納稅人都能看懂“微觀經濟”的明白賬。
8日,記者前往石城中心農貿市場和市區幾家大型超市調查,在采訪的100多位消費者中,超過九成市民認為農產品、食品漲價有些“過分”,讓生活成本增加太多。“糧、油、面粉漲價,豬肉漲價,蔬菜水果的漲價就更不用說了!”市民劉女士說。
面對不斷攀升的物價,消費者除了連連搖頭外,把更多的話都堆積到了微博上,網絡上各種與經濟生活有關的段子層出不窮。
魯花“漲價一日油”事件還未平息,金龍魚品牌食用油便宣布漲價5%左右,提價主要涉及豆油、菜油以及調和油三個品種。此次金龍魚漲價源于該行業不堪成本重負。
據了解,金龍魚已下發正式調價通知,漲幅為5%左右。“漲價傳出半年多了,真正漲了的只有幾個品種和規格。”石河子愛家超市食用油專區的一位銷售人員說。
食用油零售市場對于5%的漲價幅度基本可以適應,雖然幅度有限,但“被漲價”的多次發生讓很多消費者感到無奈,議價權和聽證權的蒸發讓老百姓面對各種漲價、定價變得軟弱無力。正在好家鄉選購食用油的王女士說:“現在物價直線上升,油價也跟著漲,可油是生活必需品,不買又不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