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版“豬堅強”成為近期關注焦點。
四川生豬監測預警系統數據顯示,8月第二周,四川豬肉零售價格達到了30.78元/公斤,同比增長近六成,創下該系統開始監測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
每天買菜的人無疑是敏感的。主婦們最近聊天,三句話內就會提到:“這豬肉怎么了,漲成這樣?”
這種敏感反映在圖表上更加明確。《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所獲數據顯示,進入2011年后,豬肉價格幾乎一直在22.5元/公斤以上的高位運行,從2月春節后一路小幅攀升到4月上旬的峰值,再下探至5月中旬止跌回升,而后持續走高到現在連創新高。
為何原本是平常食物的豬肉價格越來越離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生豬養殖大省四川調查發現,豬肉價格飛漲,養豬戶的確在賺錢,但他們卻表示“騎虎難下”。
樣本
糾結的養豬戶:成本與風險齊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豬肉價格連創新高,一個重要原因是養豬成本在大幅增長。
業內一資深人士說,豬肉價格淡季創新高,緣于物價上托與供需拉動。據他分析,在cpi整體物價持續走高的背景下,養豬成本在上升。
這一說法與成都海關的最新統計一致。8月19日,記者獲得的成都海關最新統計顯示,飼料價格上漲進一步推動豬肉價格攀升。
據統計,由于飼料成本占生豬養殖成本的70%左右,近期玉米、豆粕等糧食價格快速上漲,導致養豬成本迅速增加。
作為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豆粕及配合料,上月底的價格分別約2.34元/公斤、3.14元/公斤和2.87元/公斤,同比分別上漲19.4%、9.6%和13.4%,達到近兩年的高點。
不只是飼料成本上漲,還有人工、土地等成本上漲,也導致生豬養殖的機會成本大增。部分養殖戶放棄生豬養殖,轉而外出務工。加之生豬養殖不僅要面對價格劇烈波動的市場風險,還有較高的疫情風險,導致部分散養戶退出市場。
此外,今年上半年的“瘦肉精”事件、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干旱、生豬疫病等問題的影響,導致全國生豬存欄及能繁母豬存欄數量下降,生豬階段性供應不足,市場需求緊張,這也拉動了全國范圍內生豬價格的大幅上漲和高位運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連續在生豬養殖大省四川調查發現,豬肉價格飛漲,養豬戶的確在賺錢,但他們卻表示“騎虎難下”。這是為什么?以下是記者擷取的三個養豬戶的樣本,可以窺見這個群體目前的糾結心態。
樣本一
“騎虎難下也要一直騎下去”
采訪對象:新津縣七星養豬場 余忠性質:規模養殖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