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日,記者經過n個消毒“關卡”,走進海底撈配送基地,就市民關心的骨湯等熱點問題一一進行了探訪……
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社會學專家石英說,海底撈骨湯門事件引發熱議,說明大家對食品安全問題非常關注,這也是最近以來的一個熱點、焦點問題。
探訪1骨湯膏配料里有些啥
昨日上午,記者再次走進海底撈雁南店,想探訪一下骨頭湯的原料。工作人員讓記者戴好頭罩后進入廚房,在廚房的專用架上,工作人員指著一個桶說,這就是做骨頭湯的原料,只見該桶上寫著“海底撈骨湯膏”,膏體呈黃色,配料是水、雞骨、豬骨和食鹽;凈重:18千克;保質期:180天;生產日期:2011年7月7日;制造商:河北灤平華都食品有限公司,產地:河北承德。有生產許可證,廠家還出具了相關的資質證明和檢測報告。工作人員說:“海底撈骨白湯就是這種骨湯膏經水沖兌而成,沒有另外增加添加劑,我們一般說沖兌,也說勾兌,都指的是這個意思,一些消費者可能誤會了,以為勾兌就是加了別的東西。”
探訪2豆漿機打出豆漿
在廚房內,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正準備在豆漿機上打豆漿,她把事先用水泡好的黃豆舀出來,然后把黑芝麻、花生拌在黃豆里,倒進豆漿機。伴隨著機器聲,打好的豆漿流進專用器皿里,另一邊有專門的袋子裝豆渣。“豆漿可以喝了嗎?”當記者提出疑問時,工作人員說不可以,她又把打磨好的豆漿放在一個專用大鍋里熬,40分鐘后熬好了,她把熬好的豆漿放在節能灶里保溫(節能灶儲存量不足300斤)。“夏天豆漿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這200多斤豆漿差不多夠中午用了。下午再打磨一次,滿足晚上的消費。如果有剩下的豆漿,都倒掉處理了。”
探訪3廢油脂如何處理
那么,關于泔水油又是怎么處理的?記者在現場看到,店內有一個油水分離器,每天大約凌晨1時左右,有資質的回收公司前來回收。工作人員向記者出具了與西安某企業簽訂的“廢油脂回收工作的合同”、西安市環保產業備案登記證,以及廢油脂收集處理登記表。記者看到,這個表上登記有每天的廢油脂產生量、收集人等。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曾有媒體記者臥底一個月就此進行調查,沒有發現任何問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