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購物時,你是否注意過那些已經(jīng)被包裝好的肉類、熟食等使用的透明薄膜材質(zhì)是怎樣的?是合格安全的食品“外衣”嗎?
記者8月23日走訪太原市多家超市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超市目前使用的保鮮膜都沒有明確標明材質(zhì),有的肉柜上甚至仍放著已被禁止使用包裝鮮肉的pvc保鮮膜卷筒。而大部分負責生鮮肉柜臺的超市人員對pvc保鮮膜和pe保鮮膜的區(qū)別都是 “不清楚,不知道”。
據(jù)了解,2005年,國家質(zhì)檢總局就曾發(fā)布公告,禁止用pvc食品保鮮膜直接包裝肉食、熟食及油脂食品。所謂pvc,實際上就是聚氯乙烯,作為氯乙烯的聚合物,一般都會含有一定量的氯乙烯單體,而氯乙烯單體遇熱或遇油就會遷移到食物中去。
據(jù)悉,因為pvc膜黏性足、柔韌性好,包裝操作方便;而且用pvc膜包肉不僅透亮還不容易結(jié)霧,能讓消費者對保鮮膜下的肉質(zhì)一目了然。當然,最關鍵的還是pvc的成本更低,每噸pvc保鮮膜比等重的pe保鮮膜便宜一兩千元,還能拉得更薄更長,所以即使明令禁止,但仍頗受各大超市青睞。
實際上,pvc保鮮膜的上述好處,正是由于其中含有的塑化劑。但是由于塑化劑易溶于油脂,在高溫下更容易溶出,所以山西出入境檢驗檢疫檢測中心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盡量少用塑料制品盛放食品,尤其是過熱和油膩食物。使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盡量不要使用塑料容器和塑料保鮮膜。在去超市、菜場、熟食店買肉、熟食等食品時,也盡量選用黏性和透明度相對差、用手揉搓容易打開的pe膜包裝的食品,避免透明易黏的pvc保鮮膜。
那么,作為消費者如何能迅速區(qū)分pvc保鮮膜和pe保鮮膜呢?該工作人員表示最簡單的就是做點火試驗:如果點火后燃燒處發(fā)黑,同時聞到特別刺鼻的氣味,就是pvc保鮮膜點燃后的典型特征。如果保鮮膜燃燒時沒有刺鼻氣味,還能像蠟燭一樣持續(xù)燃燒并滴下蠟油,那就是適合給生肉和熟食當“外衣”的pe食品保鮮膜。
吃過用pvc保鮮膜包裝的肉及熟食怎么辦?省人民醫(yī)院醫(yī)生管強表示,塑料包裝中遷移出來的塑化劑的量是極其微小的,且由于人體有代謝功能,可在24-48小時內(nèi)隨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消費者對此則不必驚慌。
以上是網(wǎng)絡信息轉(zhuǎn)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