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已經知道這件事,今天上午仍然在召開相關會議。”南都記者連日來不停追問廣州市質監局,得到的都是近似的回應。近日來備受各方關注的“工業冰醋酸違法勾兌食醋”事件持續發酵,23日已經有部分超市主動對致美齋涉及“問題醋”或是未涉及問題的產品閃電全線下架。然而,相對應的是執法部門查實行動顯然未有如此迅猛。
在事件爆發后三日,致美齋終于查實了上游原料生產商身份。“同一批次生產的9度配制米醋的量大概有20噸,這些產品所用的冰醋酸是從經銷商東莞合豐食品添加劑有限公司購得的”,昨日致美齋醬園總工程師羅瑞山向南都記者表示,不過究竟是其三大原料生產商的哪一個,羅瑞山表示暫不方便透露。
廣州質監局稱將請示上級有關部門
本報獨家調查的“工業冰醋酸違法勾兌食醋”事件,送檢了兩個批次的樣品,每個樣品“天然度”項目的檢測報告費用是2000元。據檢測方復旦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方面稱,由于是配制醋,涉及提純和還原濃度的復雜技術,收費會比一般的純冰醋酸原料檢測要高得多(后者收費600元)。而據報料人陳康良給記者列出的在市場上銷售的“問題醋”品牌,長達十多家。顯然,面對高昂的檢測費用以及較長的檢測周期(送檢到出報告至少10天時間),媒體一定程度上難以全力調查。
22日,本報第一篇報道出街,廣州市質監局反應迅速,立即組織白云區質監局和番禺區質監局分別對廣州致美齋食品有限公司和番禺新造食品有限公司實施監督檢查,執法人員對企業的生產加工車間、原料倉庫、成品倉庫進行了現場檢查,核查了企業生產記錄、檢驗記錄、進貨臺賬、購貨發票、銷售單據等資料。
同時,該局有關聯系人也當天致電本報記者,獲取了涉嫌工業勾兌產品的檢測報告,同時記者還主動提供了有可能涉案企業的大量線索。媒體及公眾期待廣州質監部門的大鋪網行動。然而,第一天突擊檢查廣州致美齋食品有限公司和番禺新造食品有限公司之后,結果無疑是令人困惑的。“現場中暫無發現企業有工業冰醋酸原料及使用工業冰醋酸勾兌配制食醋的違法行為。”這是該局給所有新聞媒體的新聞稿。而據記者了解,執法人員由于檢測設備和技術所限,該次突擊檢查只能從原料的外包裝上是否有寫“工業冰醋酸”標識去判斷是否有違規的原料。然而,眾所周知,食用級和工業級冰醋酸同樣無色無味,質監做出的判斷顯然只能是“表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