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市民有諸多擔心,但業內人士表示,對使用了農業化肥的蔬菜不該“一棍子打死”,關鍵是控制使用農藥的品種、用量和頻率。
濟南市農業質量檢測中心副主任劉海軍說,這些年食品安全出了不少事,人們仿佛成了驚弓之鳥,一聽說農藥化肥就緊張,這是一種誤區,要避免病蟲害,保證大批量生產,農作物種植就離不開農藥,“不打農藥,嚴重的可能絕收”。
劉海軍介紹,按照國家規定,農戶在蔬菜種植過程中嚴禁使用六六六等高毒、高殘留農藥,而要使用高效低毒農藥、生物農藥。不過,并不是選了國家許可范圍內的農藥就安全了,農戶在噴灑過程中應控制好用量和使用頻率。一般來說,使用量和頻率要求會標注在外包裝上,不過在日常生產中,可能有一些農戶為追求效益,加大使用量和使用頻率。
另外,蔬菜在上市之前,要有一定時間的農藥間隔期,也就是說蔬菜最后一次施藥到上市要有10天左右的時間,使藥物殘留降到安全范圍。不過,不排除個別農戶因急于讓蔬菜上市,做不到這一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