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聞網訊(記者 畢崇剛 通訊員 王韶華 張華茂)8月23日至24日,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來到榮成,與好當家集團有限公司完成了海參養殖區的數據對接,開始啟動“海參采捕機器人”項目。該項目是榮成市今年舉行的第三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活動周所達成的52項合作協議之一,該項目研發成功后,將有效解決深海區人工采捕海參困難等問題。
在為期兩天的對接過程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分別對好當家集團的養殖區進行了水文測量,并與該公司就春秋兩季采捕海參的技術指標進行了對接。
好當家集團科研處處長孫永軍介紹,傳統的人工采捕海參方式不僅成本高,而且采捕量往往不盡如人意。目前,該公司年產海參150余萬公斤,按照每公斤采捕費2元計算,每年公司需要支付近400萬元的采捕費,所以機械化采捕海參是公司多年的愿望。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第三屆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活動周上,該公司與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一拍即合,達成了“海參采捕機器人”項目的研發合作協議。
據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孫銳介紹,深海機械化采捕海珍品技術在國內尚屬空白。該項目一旦完成研發,將極大地促進海參產業生產的自動化。
對于“海參采捕機器人”項目,市科技局副局長王士武表示,隨著灘涂養殖規模的擴大,海珍品養殖面積已經從“求廣”轉向“求深”,向10米以下的深海挺進是海參等海珍品未來發展的方向。在10米深的海底,人工作業難以適應,機械化采捕是必然選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