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韶關8月28日報道:題:殘疾村民當“老板”日供萬斤蔬菜到香港
作者李凌陳嘉強
粵北初秋的清晨已頗有些寒意了,天剛亮,雙手殘疾的廖炎才便走出家門,前往他的選菜場等候村民來交菜。從村子到選菜場沿途兩邊的田地里,村民們三五成群,正忙著將沾滿朝露的豆角、茄子、辣椒等新鮮蔬菜采摘。因交通便利,清晨還在地里的蔬菜,下午就能到達香港的農貿市場。
今年四十歲的廖炎才是廣東樂昌云巖鎮祖嶺村村民,1997年,在礦山打工的廖炎才因爆破操作失誤,成了失去雙手的殘疾人,一家6口的生活重擔落在了妻子身上,廖家的生活從此陷入困境。
窮困潦倒的殘疾人廖炎才如何又當上了老板呢?記者近日在云巖鎮果蔬流通合作社簡陋的辦公室里,見到了身殘志堅的他。
廖炎才告訴記者,以前靠種水稻,一年到頭辛苦下來,勉強夠一家人吃穿,給孩子交學費則經常靠借。“前些年我們窮到只有逢年過節才舍得買一兩斤豬肉來解饞。”提起從前的艱難日子,廖炎才紅了眼眶。
廖炎才明白,改變貧窮必須振作。他開始練習用斷臂干活,學會了靠斷臂推車、拉貨、寫字等,并應聘到樂昌梅花鎮一家大型農業蔬菜公司工作,專門從事收菜、送菜、銷售。
2009年,廖炎才被列為扶貧對象,在扶貧工作組的扶持下,率先在村里種植了5畝反季節蔬菜。一年下來,居然賺了差不多3萬元人民幣。
這筆“巨款”讓廖炎才看到了希望。以前的心愿是吃飽吃好、能有肉吃就滿足了,但現在發現日子有了盼頭,心也大了,廖炎才想做出一番事業來。“我們這里海拔高、溫差大、水質優良,種出來的蔬菜清甜爽口,一直供不應求。既然種菜能賺錢,那就辦個蔬菜公司!”
說干就干,2010年11月,廖炎才領著本村5個想創業的青年,“謀劃”成立了一個果蔬合作社,帶動當地800多戶農民種植了3000多畝雪蓮果、豆角、水蔥、黃菜等多種果蔬,產品直銷香港及珠三角。
今年5月,廖炎才和幾位合伙人又投資150多萬元修建了一個120平方米的冷凍庫和一個面積為2000平方米的選菜場。從今年5月開始,合作社每天都會收到幾萬斤蔬菜,村民們現在每天早上5點鐘就開始到地里摘菜,不到中午就可以發貨。
“供港的蔬菜每天發送一萬斤,供珠三角的蔬菜每天三萬斤。由于京港澳高速公路在云巖有出口,交通便利,當天清晨才從地里采摘的蔬菜,下午就到了珠三角、香港的農貿市場。”廖炎才開心地說。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